正文 宋美齡最後30年(1 / 3)

宋美齡最後30年

往事

作者:欒慧 卜昌炯 梁春瓊

宋美齡逝世已經10年。10年裏,擁有106歲生命長度的宋美齡本身沒有變,但曆史在變。她身上累積的灰塵又厚了幾層,她的個人價值卻沒有因此而湮沒,甚至相反,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正視。

在丈夫去世28年後,宋美齡也離開人世。與毀譽滿天下的丈夫相比,人們更多地記住了她在作為“第一夫人”時的優雅與風采。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對她的認知和評價不斷翻新,它們在將宋美齡重新打撈起來的同時,也再一次把她推向了曆史深處。

2013年10月24日為蔣宋美齡逝世10周年紀念日,10年時間,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陌生,但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清晰。這在宋美齡身上同時體現。一方麵,她被逐漸淡忘,不知道她的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麵,祛除曆史的迷霧後,她的個人價值不斷凸顯。

永遠的“第一夫人”

在幾乎所有的宋美齡傳記裏,宋美齡都是一個頗有政治理想的女性。當她遇到蔣介石後,她的抱負一部分通過“第一夫人”得到實現,另一部分成為了“改造”蔣介石的動力。

1975年4月5日,88歲的蔣介石拖著病體走向了生命終點。自1927年蔣、宋結緣,兩人已互相陪伴了近半個世紀。自小接受西方教育並信奉基督教的宋美齡,讓蔣介石變得柔軟,也更具國際視野。某種程度上,她對蔣介石的影響,遠遠大過了蔣介石對她的影響。

在遇到宋美齡之前,蔣介石是一個暴躁的軍人,好色、酗酒,脾氣極壞,已經娶了3個女人,對她們卻似乎都不滿意。遇到宋美齡後,從個人修養到生活方式,蔣介石都在轉變。

尚未結識蔣介石時,宋美齡也曾有自己所追求的愛情,不過遭到家人反對。感情受挫的她在給自己的大學同學的信中寫道:“若不嫁心愛之人,就嫁名和利。”這是否成為了她選擇蔣介石的理由,很難下結論。但這場婚姻先是宋美齡自己應允了,然後又說服母親:“我有政治抱負,也有政治才能,唯有與蔣合作,才能展才華,抒抱負,救中華於水火。”

中國近現代史上最著名的“第一夫人”由此登場,而與她相關的重要曆史時刻也相繼展開。

1934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宋美齡在蔣介石的支持下展開了“新生活運動”,旨在“改造中國國民之習性”。蔣介石自任“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會長,但實際推動者和倡導人是婦女委員會指導長宋美齡。她認為婦女是家庭的中心,呼籲她們讀書識字、管教子女、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抗戰爆發後,“新生活運動”演變為戰地服務、傷兵慰問、難民救濟、保育童嬰、征募物品和捐款等與戰時支援有關的活動。

宋美齡一生中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這也是她個人生涯中的巔峰時刻。

在抗戰最困難的時刻,宋美齡組建了處於搖籃時期的國民黨空軍,並聘請美國空軍上校陳納德為“飛虎隊”隊長,重金招募美國空軍退休人員。

花費了宋美齡巨大心血的空軍是宋美齡一生的驕傲。她常在新聞稿中提到“我的空軍”,並在出席一些重要場合或發表公開演講時,佩戴上空軍飛行徽章——包括1943年2月她在美國國會上的演講。

這是一場讓她獲得了廣泛國際聲譽的亮相。為獲得美國對中國的抗戰援助,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的演講通過收音機在全美轉播,引起了美國民眾的強烈反響。

這一年12月,在宋美齡的斡旋下,蔣介石獲邀參加中美英三大國開羅會議。她作為蔣介石的助手和翻譯列席,結果被戲稱為開羅會議的“第四巨頭”。

天各一方的姐妹

“第一夫人”帶來至高無上的權力榮耀時,也對她與宋慶齡的親情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在宋美齡晚年歲月裏,二姐宋慶齡是她在中國內地唯一的親屬。盡管宋慶齡一直不讚同她與蔣介石的婚姻,而且持有不同政見,但兩人始終保持著親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