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美規車的“洗白”之旅
社會
作者:伍雨石
20年灰色鏈條,600億隱秘財富,他們如何在政策浮沉裏,一年洗白12萬輛更便宜的“寶馬”?
所謂美規車,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主要相對中規車而言,指的是那些生產規格並不是按照中國相關法規,而是按照海外地區的相關要求來生產的進口汽車,其中不僅有按照美國法規生產的專供美國市場的美規車,也有按照中東地區法規生產的車型。
有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美規車總銷量約為12萬輛,與2012年超過100萬輛的豪華車銷量對比,美規車銷量僅占後者約10%。但美規車通常以國內售價超過50萬元的寶馬奔馳等豪華車為主,如果按此統計,美規車在這個價位上的銷量占比可能達到20%以上,年銷售額則達600億元以上。
在經過海關、商檢等一係列手續,在國內再次出售時,美規車價格往往仍能比同款型的中規車便宜15%以上。加之進口到國內的美規車大多是數十萬以上的豪華產品,更能體現價格優勢。但美規車最大的問題是,廠家不承諾它的維修保養服務。
天津港,必經之地。這裏是全國最大的汽車貿易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美規車集散市場。
冰凍180天
“這個集裝箱裏麵有一輛路虎是我的,已經在這裏放了40多天了,因為裏麵另一輛車一直沒有來辦入關的手續,所以我的車也提不出來。”王磊指著旁邊的一個集裝箱告訴記者。
他所說的另一輛車是屬於另外一個經銷商的,為了分攤成本,經銷商之間往往會打包運輸自己的貨物。但訂這輛車的客戶那邊現在完全無法上牌,所以客戶和經銷商之間出現了一些糾紛,也就一直沒來給這輛車辦手續。
2013年3月11日,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辦理進口汽車注冊登記時,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一律不得辦理注冊登記。近半年時間全國各大城市都暫停了對“美規車”上牌。
車輛每在港口滯停一天都得交納不菲的費用,“再過一段時間這幾輛車就完全被罰沒了”,麵臨巨額損失,王磊也隻能接受。
王磊的合夥人陳琦是虧得比較少的。陳琦年紀不大,穿著時尚,熟悉互聯網,在與海外貨源渠道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往往和那些看重傳統渠道關係的“老人”不一樣,他善於在網絡中發掘新的商業合作機會。
陳琦和他的幾個合夥人現在可以輕鬆一些,因為2013年9月份,事情有了轉機。鄭州、上海、武漢等地重新啟動了非中規進口車輛的上牌流程。
黃金時代,天津港崛起
1990年代是國內美規車市場真正起步的階段。天津等港口實行保稅政策,有海外渠道的經銷商將車輛進口到國內,放在保稅區,等銷售時再完稅出關,這對經銷商來說資金壓力較小。
“當時國內的汽車市場還不成熟,進口車絕對屬於稀缺資源,隻要你能拿到貨,基本不愁賣。”對於美規車行業,王磊說那是一個黃金時代。
但真正有本事弄車進來的人不多,大多數人都是屬於中間商,他們自己沒有車,但能打聽到消息,然後通過牽線或者墊付等方式進行進口車交易。因為貨源稀缺,即使是經過中間商的層層剝扣,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買。沒有4S渠道,沒有總代理,也不需要有銷售資質,“現場交錢現場開車走人,自此兩清。” 王磊說,從這個角度來說,比現在買車簡單得多。
那時買進口車需要配額,能夠倒騰指標讓很多人在這個行業掘到了第一桶金,王磊的另一個合夥人——李珂就是其中之一。
但好景不長,2005年之後,國家實行落地完稅政策,意味著大量的資金墊付,很多實力較弱的經銷商選擇了退出。行業門檻第一次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