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老爺車?這一概念始於1973年英國的一本《名人與老爺車》的雜誌上,盡管它的直譯應該是“經典的老式汽車”,但由於“老爺車”這個詞強烈的擬人色彩,因此很快得到老爺車愛好者的認同,並迅速蔓延,成為世界各地愛好者對老式汽車的統一稱謂。

按照侯爺的理解,出廠30年以上的才叫老爺車,又可以分為古董車、戰前車(一戰二戰)、五六十年代的老式車輛,還有六七十年代的經典車。比如奔馳560就是大家都比較喜歡的經典車。

“國內喜歡收藏老爺車的人很多,但是資源很少。”侯爺說中國的老爺車收藏其實也是近幾年才漸漸興起,但中國的老爺車卻是經曆了“五大磨難”。首先,剛解放時國內有一些外國經典車,但因為配件的奇缺,很多不能完全修複就報廢了;第二,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汽車的購買需要單位申請,要把一輛老車報廢才能去買新的,很多老車雖然還能開但卻被報廢了;第三,國家在1990年代出台了汽車的15年強製報廢政策;第四,2000年以後,按照國家的政策,買新車也必須把老車報廢;第五,現在的驗車製度對車輛的排放有嚴格標準,老爺車因為達不到標準也上不了路。

“老爺車隻能去報廢廠、解體廠找,還有一些邊緣的小修理廠。”侯爺說這上述五大因素基本上把中國老爺車都“消滅”了,隻能去一些沒有經曆大的城市變化的老廠子去找。

侯爺曾經淘到過的一款老紅旗就是這麼來的。原來侯爺有一個在修理廠上班的年輕朋友,得知侯爺喜好老爺車,便想起他老家的一處牛棚裏有一輛閑置許久的老紅旗。侯爺興衝衝趕過去一看,果真是,他就先找人把牛棚拆了,又找了吊車把車弄出來,回頭又幫人家把牛棚重新蓋上。“隻花了幾千塊錢,但我們收回來卻是如獲至寶。”侯爺說他還有幾輛車都是通過類似渠道輾轉得來。

老紅旗、老上海都是國內值得收藏為數不多的老爺車車型,而且每一輛後麵幾乎都有著一些故事。但侯爺收藏的紅旗並不多,“老爺車跟古董不一樣,每個人審美不一樣。”侯爺說他最喜歡的還是意大利車,包括他如今的座駕阿爾法·羅密歐,也是從某個朋友處購得。

國內的老爺車資源稀缺,而國家海關又禁止進口二手汽車,但國內確實又有一部分對國外精品老爺車的需求,這也就客觀造成了老爺車走私的盛行。侯爺說他也給相關方麵提過建議,是否以藝術品的形式進口等。

淘到老爺車其實隻是老爺車收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後續的翻新維護以及存放。“一般買回來,都得修複,噴漆,零部件恢複正常,打磨拋光電鍍,實在沒有的零部件還得從國外買。”侯爺現在和朋友在大興合開了一個老爺車修理車間,一方麵儲存自己收藏的老爺車,另一方麵也幫助圈內其他朋友翻新修護老爺車。

老爺車的性能較之現代車輛都有所欠缺,比如耗油量更大、噪音也更大,國內又不許老爺車上路,侯爺隻能偶爾開著自己收藏的老爺車在附近小範圍轉轉,維護一下,體驗一下這種老式駕駛的樂趣。

“不幹預,不支持,也不打擊。”這是侯爺家裏人對他收藏老爺車的態度。侯爺說他這些年收藏的車模和老爺車,價值應該在幾百萬,“我覺得任何收藏都是要理智的,不是為收藏而收藏,而是為興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