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步驟為孩子營造一種快樂的家庭氛圍(1 / 1)

湯姆斯一家已連續10次獲得“溫馨家庭”的光榮稱號,為此,美國《聯合早報》的記者決定去采訪他們一家,試圖揭開湯姆斯一家多次獲獎的秘密。當記者準備敲響湯姆斯家的大門時,突然發現門上刻著一行醒目的大字:“進門前,請丟掉煩惱;進門後,帶快樂回家。”記者凝視著這一行字,細細品味一番後,便轉身離開了,因為答案早已在他心中了。

家庭就是一個組織,每個成員都是構成這個組織的個體,如果每個人都帶一些快樂、歡樂回家,家裏自然就充滿笑聲。相反,如果每個人都攜煩惱與不快回家,那麼家庭中肯定會是烏雲密布、雷電交加。當然,這樣說並不是讓人們回家時“報喜不報憂”,家庭中的成員應互相分享快樂,也應互相分擔憂愁,這是家庭之所以被稱為家庭的原因之一。但分擔的意義是通過溝通來達到的,而不是整天板著臉,將心中的怨恨毫無理由地扔給其他人,或是總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

寫給父母

從5個方麵努力,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

作為父母應該為孩子營造一種快樂的家庭氛圍,這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營造這樣的氣氛不一定非要有太多的錢,也不要求父母有多高的學曆,它完全是個人可以主宰的。下麵是一份關於家庭氣氛對孩子是否適宜的小測驗,父母可以對照著看一下。家庭氛圍與下述的情況符合得越多,就與孩子生活的理想的氣氛越接近。

第一,一家人中不管誰說話,其他人都會認真地傾聽;第二,家庭成員當天去哪裏和回家的時間,一家人大致彼此知道;第三,父母不在孩子麵前爭吵;第四,孩子對父母有禮貌;第五,無論誰生病,全家都關心;第六,孩子大致知道父母的工作內容和家庭的收入情況;第七,父母常常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第八,全家人經常在一起玩撲克之類的遊戲,或者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第九,父母大致了解孩子的朋友,以及他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和與教師、同學的關係等情況;第十,家裏沒有“到那邊去”、“吵死人了”、“去問你媽(爸)”等簡單話語;十一,家中每人都習慣用日常的問候語,如“我走了”、“我回來了”、“再見”等;十二,孩子對父母的職業及人格表示認同,並尊重自己的父母;十三,家人沒有那種電視機開著沒人看的習慣,也沒有一家人沒完沒了地坐在電視機前的習慣;十四,家裏準備裝修房子或是買大件的生活用品時,全家人在一起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十五,當關係親密的朋友來家做客的時候,全家人都能聚在一起表示歡迎。

父母如果想為孩子營造一種快樂的家庭氛圍,需要做到以下5點。

第一,理智。

父母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碰到讓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克製自己的衝動,不要任其發泄。如果實在不能保持常態,可以自己單獨呆一會兒,待能夠冷靜地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時再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平等。

家庭是一個整體,家中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有知情權。中國的父母大都喜歡把愛埋在心裏,喜歡含蓄,但是如果我們不說出來,又怎麼能讓孩子理解和體會到呢?因此父母不能把愛隻埋在心裏,應該把它放在嘴上。如果有工作上的快樂或煩惱時,建議父母講給孩子聽,不要認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或是怕孩子傷心而不想讓他知道。父母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保護,結果卻事與願違,孩子會始終覺得自己遊離於家庭之外,家裏的事都不知道,會有一種孤獨感。因此,父母應該保證家庭成員之間的真正平等的關係,不因年齡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區別對待,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大家的尊重,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

第三,激勵。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激勵,各自設立一些目標,當其中一個人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時,其他成員要給予祝賀和鼓勵,全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氣氛。

第四,開放。

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很開放地談自己的想法,父母尤其要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說錯了也沒有關係。隻有這樣,家庭成員之間才不至於積下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當一個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其他的人才能夠很好地理解他,真正達到一種默契,成為心心相印的一家人。

第五,帶快樂回家。

父母如果在外邊受到了苛責,不能把對別人的怨氣和自己的委屈全都發泄在家人身上,比如,無端指責女兒亂翻東西,兒子弄壞了電視。正確的做法是心平氣和地告訴家人自己在工作中出錯了,受到了上司的批評,請家人幫自己出主意。這樣,家人就能夠體諒我們的心情,千方百計地開導我們,讓家中很快充滿了快樂、幸福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