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步驟培養孩子學會愛(1 / 2)

母親帶著馬克在公園散步,一個小女孩從他們身邊跑過,一不小心摔倒了,正好趴在馬克的前方。母親沒有上前拉那個小女孩,而是注視著馬克,看看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在最初的一刻,馬克愣了一下,隨後他把插在衣袋裏的手伸了出來,吹著口哨把哭泣的小女孩扶了起來。母親站在那裏看著自己的孩子,心中湧起了一陣暖意。

當一個人學會了去愛別人的時候,他就有了一顆愛心。愛心,也就是關愛他人之心,它有許多外在表現形式,蘊含著深廣豐富的內涵。孩子從小就會受到各種愛心教育,如敬愛父母、尊重他人、熱愛祖國、善待自然、保護弱小等。毋庸置疑,這些包含著愛心的行為習慣的形成,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有利於人們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使彼此間的交往更加融洽、更加友善。

我們每個人都有愛心,孩子也有,但孩子的愛心表現得並不明顯,這就需要做父母的進一步培養和激發。

寫給父母

從兩個方麵培養孩子學會愛

第一,父親要教孩子愛母親。

我們常常聽到母親們抱怨孩子如何不關心自己,有的甚至還打罵母親。母親用血乳養育了孩子,孩子卻忘恩負義。表麵上看是孩子的錯,其實深究的話,就會發現孩子是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養成了這種惡習。

有個男孩滿口髒話,經常欺負女生,甚至對女老師也不恭,他的母親也多次來校向老師哭訴孩子如何對她無禮。看他瘦弱的樣子,並不是那種天生一副野蠻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裏?直到有一天老師去家訪,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天開門迎接老師的是他的父親,老師隨口問了聲孩子的母親在哪裏,父親輕蔑地說:“還癱在床上呢,死豬婆!”

這位父親當著孩子和外人的麵辱罵自己的妻子,怎麼可能使母親這一崇高神聖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來呢?孩子連自己的母親都不尊重,又怎麼可能尊重自己周圍的其他女性呢?聽到這位父親的話後,老師非常生氣,當著孩子的麵狠狠批評了他。直到此時,父親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他非常慚愧,也非常後悔,立刻向妻子道歉,並慢慢學會了尊重自己的妻子。在父親的影響下,孩子也學會了敬愛自己的母親,並擴展到尊重其他的女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愛”的教師,孩子正是從父母彼此相愛、忠誠相待那裏感受到家庭之愛,並且將這種愛推及到別人身上。丈夫應該尊重並熱愛自己的妻子,以此來教育孩子熱愛並尊重自己的母親,因為孩子正是從愛母親開始擴大到愛老師、愛朋友甚至是愛不相幹的人。一個連自己的家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的人,是很難真正地愛其他的人的。

丈夫對妻子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到孩子對母親的態度,從父母恩愛、彼此尊重的家庭裏走出來的孩子,對外人也謙讓有禮。每當一年級新生入校時,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總要在校門口懸上大幅紅字標語:“孩子,請愛你的母親!”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他意識到“人生最聖潔、最美好的就是母親”,愛母親是“愛”的萌芽,“善”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