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得感恩的女孩,她的內心會更加純美,也會更有魅力。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女孩,怎麼能去愛別人,又怎麼能得到別人的愛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教會女孩感恩。
可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父母隻知道為孩子無私地付出,卻從來不知道應該教孩子回報父母、感恩父母。這樣的女孩長大後大多都是自私的,她們不知道什麼是感恩,也不知道什麼是報答,而認為父母為她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
娜娜的媽媽平時對女兒關愛有加,女兒卻對媽媽十分冷漠。娜娜媽媽生日那天,一位媽媽的朋友給她打電話,媽媽不在家,是娜娜接的。朋友對娜娜說:"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娜娜無所謂地說:"是不是她生日,關我什麼事呀!"後來朋友把娜娜的表現告訴了娜娜的媽媽,娜娜媽媽的心都涼透了。每次女兒過生日,媽媽張羅這張羅那,女兒怎麼這麼對媽媽啊?
飛飛的爸爸看到女兒在吃巧克力,就要求女兒分一點兒給他吃。飛飛先是不同意,爸爸就跟女兒講道理。但是,飛飛還是不願意。爸爸就假裝生氣。看到爸爸生氣了,飛飛隻好分了一半給父親。
現在像娜娜和飛飛這樣冷漠、自私,不懂得回報的女孩比比皆是。難道孩子生下來就是這樣的嗎?恐怕根源還在於父母的教育,是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分溺愛最終讓孩子變得冷漠無情。而高明的父母,懂得用引導的方式教孩子主動感謝父母。
蒙蒙的媽媽非常喜歡鬱金香,她經常給女兒講一些養花草的好處。有一次,她帶著蒙蒙去逛花市,看了各種各樣的鬱金香。但是,她隻是問了價錢,卻沒有買。她對蒙蒙說:"這鬱金香好看是好看,就是價錢太貴了。"回到家裏後,蒙蒙媽媽似乎一直惦記著那些鬱金香。沒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鋪天蓋地的廣告都在教子女孝敬母親。母親節那天,媽媽剛回到家,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鬱金香,還有蒙蒙的一張紙條。女兒是這樣寫得:"媽媽,您養育了我13年,我無以為報,我知道您很喜歡鬱金香,就給您買了一盆鬱金香,代表了女兒對您的感激之情。"媽媽欣慰地笑了,原來,這是她精心設計的訓練課,她希望女兒學會主動地感謝別人。
蒙蒙的媽媽通過啟發使孩子懂得了去感激父母,並用言語和行動去回報父母。雖然無私的父母並不是非要得到孩子的回報不可,但懂得感激父母的人,也必定懂得去感謝他人,回報社會。
不會感恩或者不願意感恩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是不受歡迎的。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感激他人的習慣,使孩子成為一個人人歡迎、人人喜愛的人。那麼,作為父母,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會感恩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要想讓孩子有顆感恩的心,首先父母就要成為一個心存感恩的人。父母在孩子麵前,不要輕易詆毀別人的善意。比如,朋友送了一個禮物,父母千萬不要說:"看看他送給我是個什麼禮物,一分錢舍不得花,居然是自己做的。"也許,父母隻是隨便說說,但孩子卻從此將金錢作為衡量禮物所代表的情意價值。因此,父母在孩子麵前應該說:"朋友送的這件親手製作的禮物可真別致,一定花費了不少的心思。真應該好好謝謝他!"這樣,孩子就會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感恩的好習慣了。
2教孩子感謝父母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隻知道無限地為孩子付出,卻從來不知道應該教孩子感謝父母,對父母有所回報。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自私的。連父母都不知道感謝的人,將來怎麼能有什麼良知和責任感呢?
許多孩子不懂回報父母,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機會來回報。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的感恩回報意識。比如,有好吃的東西,不要都給孩子一個人吃,要讓孩子和父母一同分享。父母還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的辛勤勞作提供的,從而從心裏感激和敬重父母。
3教孩子學會感謝生活
相傳古代日本的阿伊努人,每當小米成熟的季節,家中的老人都要把剛收來的新鮮小米搗碎後做成餅子,並向餅子禱告:"哦,穀神啊,我們向你禮拜……你滋養著我們,我要禮拜你,感謝你。"禱告完以後,才能拿起餅子吃。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有痛苦。一個人隻有懷著感恩的心,才會忽視生活中的苦難,時刻看到生活的美好。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謝生活,感激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的心靈播下感恩的種子,讓孩子懂得付出。這樣,孩子心中就會充滿愛,具備與人為善、與人為樂的品格,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果你一生中留給人們的都是些美好的東西--鮮花、思想,以及對你的非常美好的回憶--那你的生活將會輕鬆而愉快。那時你就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這種感覺使你成為一個心靈豐富的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