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產劇出口那些事兒(2)(1 / 1)

行業觀察

今年上半年《甄嬛傳》配英文字幕出口美國後,也一度買會員去圍觀英文字幕。果不其然,對語境與語言美感要求極高的《甄嬛傳》的翻譯意料之中地崩了。老美們大概真的被“貴妃”、“嬪”、“貴人”、“常在”等嬪妃的花式頭銜給搞暈了,於是簡單粗暴地翻譯為Firstattendant和Lady,而此二者皆可作為對高級餐廳服務員的稱呼,咱們尊貴的小主們就這樣被糟踐了。有網友吐槽:“這還不如alwayshere(常在)、soexpensive(貴人)呢!”

此外,霸氣的華妃娘娘的英文名是“ConsortHua(配偶華)”,也不知道她會不會賞翻譯組一丈紅?當然咯,令人聞風喪膽的“一丈紅”自身也難保,它被翻譯成了“ScarletRed(罪孽深重的紅)”。至於霸氣程度與“一丈紅”並駕齊驅的“賤人就是矯情”,卻直接被老美“一剪沒”。同樣被剪掉的還有讓少女心蕩漾的“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老美們也真是省事兒。

如果說6集版《甄嬛傳》本就是為美國觀眾量身定製,直白的翻譯是為了讓不在漢語言文化語境下的美國觀眾看懂這個劇,那麼出口到文化更具關聯性的大霓虹國的國產劇翻譯,則顯得差強人意,甚至別具韻味。

國產劇出口到日本,電視台總要給它換個日劇即視感的名字。《步步驚心》則換成了《宮廷女官若曦》,曝光了女主和名字和一輩子終為女官而未成妃的結局;《杉杉來了》變成了《中午十二點的灰姑娘》,點出了女主灰姑娘的身份;《古劍奇譚》變為了《古劍奇譚-久遠之愛》,算是劇透了女主對男主九百年的等待;《陸貞傳奇》則換成了《後宮的淚》。而翻譯得最良心的,則要數《蘭陵王》被改成了《蘭陵王》,這也得益於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小說《蘭陵王》,劇中的故事在日本早已家喻戶曉。

入鄉隨俗可還行

如果說日本的翻譯算是國產劇出口的良心翻譯,那麼非洲對中國電視劇的歡迎程度,則更是真愛。《媳婦的美好時代》通過中非影視合作工程出口非洲,不僅僅換字幕,還作為首部采用斯瓦西裏語配音的中國電視劇登陸坦桑尼亞,也算是把入鄉隨俗。之後《咱們結婚吧》、《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等國產劇更是席卷肯尼亞、埃及、塞內加爾和讚比亞等46個國家。

在烏幹達首都坎帕拉的出租車司機都能談中國電視劇,最喜歡的就是《咱們結婚吧》。想想看,非洲人民搬著小板凳、嗑著瓜子,看著我國的婆媳鬥,分享著剩女如何嫁出去等問題,這畫麵怎麼都覺得很酸爽呢!

除了出口到非洲的《媳婦的美好時代》,說到入鄉隨俗,不得不提張紀中版的《鹿鼎記》。《鹿鼎記》在國內播出時遭大幅刪剪,例如七個老婆同時出現等場麵,從而引得張紀中吐槽:“打打鬧鬧被指是胡鬧,七個老婆又指是鼓勵一夫多妻,完全欠缺幽默感!”

不過,出口到霓虹國的《鹿鼎記》可能就不需擔心這些問題了,連帶著海報都畫風大變,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入鄉隨俗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