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做乘法,放大產業協同效應。通過創新驅動、園區帶動、產城融合、區域協同,強化產業關聯效應、轉移效應、聚集效應,最終實現產業升級的乘數效應。製定出台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促進設計產業發展若幹意見》、《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幹意見》等政策,科技創新扶持資金每年安排2個多億元,高端人才創新創業扶持資金由1億元增至2億元。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主陣地,構建“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技術交易平台+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體係,推動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以藍鯨園為重點,完善軍民融合創新機製。整合優勢文化資源,積極搭建文化創新服務平台,促進文化創新和經濟發展融合。深入推進開發區起步區產業升級,努力創建“北京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發揮“一區六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生物醫藥、新媒體、新能源汽車、軍民結合、生產性服務、新空港六個特色專業園)帶動輻射作用,統籌產業布局招商,提高項目質量水平。有效發揮大興新城“行政總控室”、亦莊新城“產業發動機”、空港新城“經濟新引擎”的作用,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加快開發區綜合服務配套區建設,開展空間、產業、生態等8個專項規劃研究,投資100多億元,開工建設德賢路基礎設施、涼水河濱河公園等項目30個,推動開發區產城融合、城業互促。發揮新區橋頭堡作用,大範圍整合資源,全方位深化合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規劃建設為契機,與河北共同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合作區。發揮開發區優勢,輸出人才、資金、項目、管理,推動跨區域全產業鏈布局。目前已與河北廊坊、天津武清、內蒙古察右前旗、山東棗莊等外埠地區進行了產業合作對接,規劃建設“亦莊·永清”合作共建產業園區,規劃麵積90平方公裏,確定了一批先行布局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項目落地。
善做除法,提高綠色集約發展水平。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大節水、節地、節能力度,減少產業發展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全麵深化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建設,啟動中芬北京生態創新園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市級專項資金,實施一批有示範性的節能環保重點項目,培育一批節能環保企業。采取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措施,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堅持量水發展,嚴格農業節水、工業用水、再生水利用、地下水保護,使新區用水總量保持在合理範圍。在工業上,新區用全市7.8%的工業用水創造了20%的工業產值,萬元GDP新鮮水耗2.8立方米,汙水處理率保持100%,工業高品質再生水使用量3.1萬噸/天,居全國領先水平。在農業上,推廣農業節水技術,調減了4萬畝高耗水農作物。盤活低效閑置用地,引導園區企業“二次開發”,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以生物醫藥基地為例,將容積率由0.8~1.5調整為1.5~2.5,增加126萬平方米建設規模指標,相當於新增1平方公裏產業用地。對鎮級工業園區,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定任務、下指標、給補貼,全麵清理低端、促進產業升級,累計騰退盤活低效閑置用地4000畝。積極推動專業園區低碳綠色發展,采育經濟開發區被納入國家第一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
(作者:中共大興區委書記、開發區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