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休養生息(3 / 3)

相對於軍屯的順利推進,民田改革就要困難的多。陳德決定從人口統計和丈量土地開始實施自己的改革計劃。陳德自己在縣鄉多年,十分清楚多數郡縣的人口統計和土地都是一筆糊塗賬,要想摸清實際底數必須重新徹查。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急於推行新政,待掌握足夠數據後再有所動作。

很快陳德的計劃就被劉玉批準,從新任職的官吏中抽出精幹之人,由負責人口統計和土地丈量,並由李辰親自坐鎮指揮,防止地方官吏從中作梗。

而陳德利用這段時間開始宣傳新稅製,招撫民眾回歸鄉中亭裏,甚至祭出了商鞅變法之時采用的立木取信的辦法,以示貫徹新政的決心。並告示六郡,郡縣將按照人頭劃分田地:凡在縣中記名者,納入戶籍,並劃分田地,田地不得買賣,死後由縣府收回,凡入籍之民,除田租外不再繳納其餘租稅,定製田租為三稅一。

民眾得知新政即將推行,紛紛返回故裏登記戶口,唯恐少分了一份田地。

兩月之後,李辰帶領的一幹人重新統計了六郡的人口及耕地,陳德的新稅製果然奏效,竟召回了諸多逃亡之人,累計人口達到四十餘萬,其中丁男(十五歲至五十歲)十五萬,可授田之人三十萬。而田地方麵也清查出了多處匿而不報的土地達近百萬畝,除去軍屯和世家大族的占地,尚有餘田一千九百萬畝。

陳德根據統計的人口和田地數據,提議將授田數量定為丁男授田五十畝,丁女授田三十畝。這已經大大超過了晉國和吳國的授田標準,陳德上書言道,田產乃民之所欲,亦為利之所在,民得其利,*富而國強。劉玉思索再三,還是同意了陳德的做法,並下令著手開始劃田地,並規定各級官府不得擅自興修工程,務必要珍惜民力。

正當劉玉有條不紊的推行著改革之時,駐守江陽的晉軍也在慢慢恢複元氣,並開始蠢蠢欲動,尤其是大將王衛深以北峽口戰敗為恥,隻是礙於王睿一再下令,南征之事務必要等到隴右戰事結束之後方可進行。加之手中隻有兩萬兵馬,難以向漢軍發動大規模攻勢,才一直隱忍不發。

其實,早在陳德推行新政之初,包括李辰等一幹官員就曾進言,雖然陳德推行的革新之策可以富民強兵,但畢竟晉國大軍在側,一旦大軍來襲,這些革新成果尚未成熟,豈不是刀槍之下毀於一旦。當然,劉玉對晉軍的行動也是心知肚明,雖然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但並非沒有希望,因為他還掌握著一個重要的信息,自己原來布置在成都的暗線,送來情報:晉國正在廣造舟師計劃伐吳,而自己這點兵馬還沒有被晉國的朝堂大臣們放在眼裏。隻要讓大漢在南中有上三五年的修養機會,伺機奪取成都,再聯合天下反司馬氏的力量,大漢中興還是很有希望的。

隻是當下來看,孫吳朝政混亂,實在難以抵擋晉軍的壓頂之勢,要想辦法重新和孫吳政權取得聯係,將情報送與孫吳周知,即便吳國最終還是難逃覆亡之險,多能撐的一時對漢軍也是十分有利的。隻是自後主降魏之後,便與吳國斷了聯係。再者晉軍為防止吳漢再度聯合,在江州、永安和牂柯三郡部下了重兵,這聯吳之策還需從長計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