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峽口之戰(2 / 3)

最先發現晉軍身影的是,高坡上漢軍的瞭望哨。當示警的號角發出後,每一個漢軍和部盟戰士都握緊了手中的武器,這一刻終於來了。第一波晉軍已經出現在了漢軍的視野裏,*手們已經拉滿了弓弦,等待著都尉的一聲令下,萬千羽箭便會射向這片黑壓壓的人群。

“放箭。”隻聽數十個掌旗官一聲令下,幾千支羽箭飛向了正在衝鋒的晉軍,沒有騎兵高速的衝擊速度,這些步兵在遠距離上隻能成為*手射擊的靶子。衝在最前麵的重甲步兵依仗自己盔甲厚重,絲毫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而跟隨其後的刀盾手,紛紛高舉盾牌繼續衝擊,不過他們身後的弓手、長槍兵和輕甲步兵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紛紛中箭倒下。但他們知道後退要軍法處置,隻有硬著頭皮衝過這一百五十步的距離。

攻打臥牛坡的晉軍很是難受,麵對居高臨下的漢軍沒有絲毫的辦法,弓箭射不到,重裝步兵爬起坡來就猶如蝸牛一般,很容易被漢軍早已準備好的滾木擂石所砸中,幾次衝擊都是毫無效果。負責進攻狹路的晉軍情況稍好,在留下了幾百具屍體之後終於衝到了漢軍的營壘前,而眼前的這隻漢軍起初抵抗的也很猛烈,但似乎根本不是重甲步兵的對手,隻好逐步向南退去。領軍大將張英見勝利在望,迅速向峽口深處追去,而張英沒有發覺的是這個峽口實在有點深。

王衛看著張英率領一萬步兵正慢慢的湧入峽口,不禁笑道:“漢軍不過如此!眾將校聽令大軍即刻跟上。占住峽口,防止漢軍反撲。”

正在率軍前進的張英不顧狹路的崎嶇和蜿蜒,死死的咬住漢軍。趙信一邊組織部隊有序的撤退,一邊盤算著反攻的時機,看到前麵就是亂石溪了,便下令各部止住撤退的步伐,在軍中豎起一麵紅色大旗準備反攻。而晉軍並沒有在意漢軍的反擊,因為漢軍已經組織過幾次了,每次都沒有什麼成果。張英大刀一揮,便領著晉軍衝殺過去,趙信也知道此次大戰能否成功,全在他能否守得住這峽口,便揮舞著長槍迎了上來。兩軍在這狹窄的路上和淺溪中廝殺了起來,一方勢在必奪,一方拚死堅守,打得難解難分。而埋伏已久的朵哈木諾見紅旗豎起,便率領藤甲兵殺出,張英雖然看到又一支軍隊向自己直衝過來,但這支軍隊並沒有穿著漢軍的衣服,張英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南中蠻族的士兵,看著他們淩亂的陣形和雜亂的武器,他並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心中不屑道,沒想到漢軍最後的底牌竟是一群蠻族的烏合之眾,便命令一名副將率領一隊人馬迎了過去。

但是這隊晉軍士兵很快發現了這支隊伍的與眾不同,這些蠻族士兵,似乎刀槍不入。他們身上穿著的甲衣十分堅韌,不但刀劍難以砍入,就連對付重甲步兵也很好用的鐵錘和大斧,對他們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這些人動作十分靈活,完全沒有重甲步兵的笨拙,除了甲衣的接連處,稍顯薄弱之外,這些人簡直無懈可擊。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這隊晉軍很快便死傷一片,並開始向後退卻。張英得到敗退下來晉軍的報告後,大吃一驚,心道:莫非是藤甲兵?便吩咐士兵準備舉火,驅散藤甲兵。但由於漢軍猛攻不止,晉軍的隊伍已經開始散亂,而且峽中也早已被漢軍清理幹淨,實在難尋燃火之物。偶爾射向漢軍的數十支火箭也難以引起大規模的燃燒。

張英見情勢不妙,下令開始撤退,並親自殿後。但剛剛向後移動的晉軍卻又馬上停止了腳步,由於峽口崎嶇,往來通訊不暢,這時後軍也已經衝入峽口,除留下少數兵馬占住入口外,其餘晉軍步卒在校尉王匡的率領下也已經湧到了這裏支援。兩支隊伍一個向前一個向後,晉軍頓時陷入混亂之中。憑著多年的戰鬥直覺,張英感覺到,這樣的狀態十分危險,必須馬上收攏部隊,要麼直衝向前,要麼迅速退出峽口,不然極易被困在這狹路之上。但王匡卻覺得勝券在握,隻要衝出峽口便是勝利。二人的爭執不下,也造成了晉軍前後的行動不一,眼見情是越來越亂。

而這時,站在高坡之上的劉玉一直關注著戰局的發展,看著晉軍大部已經進入到峽口之中,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是該讓晉軍夢醒的時候了。紅色的大旗在山坡上揮舞了起來,這是全軍出動的信號。

而在狹路上,張英終於把撤退的命令傳達給了王匡。但晉軍剛剛行至峽中的密林下,埋伏在密林裏的二千藤甲兵和五千部盟勇士又在斜刺裏殺出,擾亂了晉軍的撤退步伐,狹路之上並不寬闊,晉軍盡管人多勢眾卻擺不開陣勢,反而在藤甲兵的衝擊下亂了陣腳。王匡見藤甲兵竟是如此的厲害,竟也沒了主意。

一直在高坡之上掌控全局的劉玉看到時機已到,除留下兩千漢軍在臥牛坡監視戰場之外,便率領萬餘漢軍從高坡之上直衝下來,正在爬坡進攻的晉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衝擊打亂了,很快敗退了下來。王衛原以為漢軍是要做最後一搏,便下令騎兵出擊,擋住漢軍的反擊,卻沒想到劉玉並沒有追擊晉軍,而是命令部隊來了個九十度的轉彎,直接向峽口入口殺去。王衛看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吃一驚,心道:大事不好。命令道:“全軍出擊衝擊峽口。”便率領五千騎兵和攻打高坡的晉軍向峽口衝殺過來。

漢軍距離峽口較近,已經和守在這裏的晉軍交上了手,但晉軍騎兵衝擊速度極快,已經快趕上漢軍的後衛隊伍了。看著晉軍整隊騎兵,長刀高舉,旌旗和呐喊聲迎風飄蕩,劉玉卻沒有過度的緊張,是該派出自己的殺手鐧——武侯連弩了。晉軍的騎兵已是近在咫尺,隻見漢軍隊形一變,兩隊長槍手和三隊*手原地站定,長槍手挺起長槍,*手拉線搭箭,準備迎戰晉軍的騎兵。

晉軍的騎兵大將盧然,看著漢軍隊形的調整,確是毫不在意,在平原上步兵對抗騎兵就是自尋死路,盡管自己手下的騎兵多是輕甲騎兵,但盧然依舊是自信滿滿。這段距離上,漢軍對多射出三箭,根本當不住騎兵的衝擊。盧然舉起長刀,大吼道:“突擊。”整隊騎兵呈三個錐子型向漢軍衝殺過來。

和盧然一樣自信的還有漢軍的連弩營校尉劉盛,雖然還隻有十八歲,但他卻和哥哥劉坤不同,自小和父親長在軍營,雖說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騎兵衝擊,但確是毫無畏懼,畢竟他的連弩隊曾經在南中是射退過象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