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孩子的“壞脾氣”,父母要用心對待(2 / 2)

孩子本來就不是一種完美的存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要把孩子看成是麻煩的製造者。孩子亂發脾氣時,家長首先要淡定,要尊重和珍視孩子的所有情感——包括負麵情緒。因為所有的情感都是孩子內心的真實體現。不要試圖和孩子講道理,因為這時講道理往往也是無效的。要幫助他們說出他們的感受,並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比如,針對伊伊為早晨穿衣服亂發脾氣的情況,我們就把溝通工作放在頭天晚上,告訴她跺腳或哭鬧都是無濟於事的,並讓她自己提前選好適合第二天穿的衣服。如果她選的不適合,媽媽或外婆也會提前跟她商量,換成其他衣服。這樣就可以避免第二天早上因為亂發脾氣而導致上學遲到。

如果孩子依舊無理取鬧,一定不能讓孩子的耍賴得逞。要讓孩子了解哭鬧、發脾氣是不可能讓她達到目的的。其實,如果比較了解自己的孩子,也經常觀察孩子,那麼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是可以事先預估到的。如果知道孩子會在某些時刻發脾氣的話,就可以把講道理的工作做在前麵。通過提前溝通,可以舒緩或釋放孩子的情緒,甚至可以避免孩子的無理取鬧。有些家長,有時會迫於孩子的吵鬧,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甚至毫無原則地妥協退讓。慢慢地,孩子的哭鬧就不再限於正常的情緒表達,而是變成一種脅迫。還有的家長,會采用暴力的解決方式,但大聲責罵也好,動手打孩子也好,其實頂多能解決暫時的表麵問題,並不能治本,隻會讓自己和孩子都陷入無盡的疲憊當中。以暴製暴的結局,不是讓孩子變得懦弱,就是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他麵對絕對不可以做的事情時,也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孩子是絕對不可能通過這些手段教育好的。

另外,檢查一下孩子身邊人的表現,如果遇到一點小事,你就發作起來,孩子可能學得最快。孩子就是一麵鏡子,很多行為習慣,無論好壞,都可以在家裏大人身上看到影子。一個亂發脾氣的孩子,家中一般都能找到一個“榜樣”。當然,這個“榜樣”不一定就是父母,也有可能是長期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祖輩。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該減少夫妻之間、家人之間的爭吵或打罵。

教養貼士:小朋友的適應能力是最強的,家長要給孩子主動適應和調整的時間,要盡量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