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複查需要注意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女性在孕期為了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所發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在產後42~56天會漸漸地恢複到妊娠前的狀態。這時候,為了了解身體的恢複情況,除了要觀察產褥期的各種變化,以便進行相應的指導外,還要進行產後複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全身器官的恢複及哺乳情況。如果複查發現異常可以及早處理,以免延誤病情或留下病根。
產後複查的內容主要如下。
◆體重
在產褥期,新媽媽如果體重過度增長,就要堅持鍛煉,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並應該減少糖類的攝入量。
◆血壓
無論妊娠期的血壓是否正常,在產後都要定期測量血壓。假如血壓沒有恢複到正常水平,要進一步進行治療。
◆盆底檢查
分娩時盆底肌肉和神經的損傷,往往會導致新媽媽產後出現尿失禁等問題,甚至還會造成新媽媽的陰道鬆弛,影響夫妻生活的質量。因此,要及時進行產後複查治療。
◆乳房檢查
通過對新媽媽的乳房檢查可檢測乳汁分泌的情況,如果出現乳腺炎或乳房充血等,要及時給予治療。
◆子宮檢查
子宮一般需要六周時間才能恢複到孕前一樣大小。複查的時候必須檢查子宮恢複情況。
◆傷口檢查
剖宮產的手術傷口恢複是否順
利,會影響到新媽媽日後的生活。所以,產後複查的時候,手術傷口的恢複情況是重點。要注意有無傷口感染的問題,如果有的話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
除此之外,對於有妊娠合並症的新媽媽,還要進行尿蛋白和視力檢查;貧血者應檢查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糖尿病者應該檢查尿糖和血糖;有心髒病、肝炎、泌尿係統感染或其他合並症的新媽媽,要到內科或專業科室進行更多的專項檢查和治療。
檢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
◆子宮複舊不全
子宮複舊不全多與新媽媽本身體
質、胎盤殘留、子宮胎盤附著麵感染、剖宮產術後子宮切口感染、產後未哺乳、休息和活動不當、飲食不當等因素有關。產後新媽媽應多鍛煉,積極促進子宮的恢複。
◆生殖係統炎症
這主要是產後不注意衛生感染導致的。患有炎症應及時治療,如果不積極治療,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危害也會越來越大。隻有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正確掌握剖宮產指征,選擇適宜的分娩方式,才能使產褥期異常情況減少到最低限度。另外產褥期還應保持外陰的清潔,使用消毒會陰墊,對便盆及相關用具要進行消毒。
◆產後子宮脫垂
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韌帶和筋膜因損傷或過度伸展而變得鬆弛,產後又沒有適當的休息和盆底功能鍛煉,韌帶和筋膜沒有及時恢複到懷孕前狀態,可使部分或全部盆腔器官從正常位置下降,形成子宮脫垂。
◆乳汁分泌不足
母乳喂養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新媽媽沒有很好地堅持、促進、支持母乳喂養。
金牌月嫂貼心叮囑
有些新媽媽經過產褥期的調整和休養,自我感覺不錯,就認為不需要複查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身體內各器官究竟恢複得怎樣,還要去醫院做一次產後檢查才能了解。而且,寶寶也應該進行一次檢查,看看寶寶的生長發育和營養情況如何。對於母親是乙肝患者的寶寶來說,還要在一個月後去醫院打肝炎疫苗。
產後月經何時會複潮
分娩後第一次的月經複潮,常常讓新媽媽感到期待和擔憂。那麼產後究竟什麼時候會來月經呢?
一般情況下,沒有哺喂母乳的媽媽約在產後6~10周,也就是產後2~3個月內,開始排卵,但是也有少數人可能到產後4個月才能恢複月經。
哺喂母乳的媽媽約在產後4~6個月時月經會複潮。不過,由於個體的差異性很大,也沒有絕對的規律。有些媽媽即使哺喂母乳,也可能在產後2~3個月就出現月經,也有些人是在產後1年左右才恢複月經。
一般來說,每天哺乳的次數越多、吸奶的時間越長,月經複潮的時間越晚;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母乳喂養的次數和吸奶時間會發生改變,因此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越早,母乳喂養的次數及吸奶時間就會相應減少,月經複潮時間也會相應提前。此外,月經複潮的時間也和新媽媽年齡、卵巢功能以及內分泌功能的恢複情況有關。
很多新媽媽會發現,產後前幾次的月經周期都不是很規律,這主要是由於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器質性病變或藥物等引起的。內分泌功能失調包括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等;器質性病變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腫瘤、營養不良等;藥物因素是指使用內分泌製劑等,這些原因都可能使產後月經時間不規律。一般,來幾次之後就會慢慢地恢複正常。
要保持正常的月經周期,新媽媽平時應該注意適當補鈣,多休息,加強營養,並適當運動。如果長時間月經不規律,應該查明原因後做相應的治療。
還有一些新媽媽月經周期正常,但是經血量太少。這主要是由血虛或者外傷性出血造成的,如產後大出血可造成血虛。還有的是因為先天腎氣腎精不足,從而導致月經量過少;此外子宮內膜對卵巢激素的刺激反應減少或子宮內膜部分粘連,也能使月經量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