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餐,我先後做了豌豆蝦仁粥、羅宋湯麵、香蕉牛奶燕麥粥,她毫不留情地一一拒絕。我鬱悶到極點,開始發火。不妙的是,隻要我一發火,這頓飯便完了。倔強的燊燊會立即告訴我她吃飽了,然後從餐椅上往下爬,完全不理會我。這樣的狀態竟然足足持續了一個星期,一到吃飯時間,我就焦慮。
後來,幸虧燊燊的外公點撥我,他說不要緊,誰都有不想吃飯的時候,不必勉強。我這才努力放鬆自己,不再因為吃飯的事發火,打算姑且聽之任之。幾天以後,燊燊的吃飯問題真的解決了,她又恢複了以往的好胃口。
那次經曆讓我深深認識到,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能破壞用餐氣氛。孩子不願吃飯,通常並非故意,父母挑起戰火,結果兩敗俱傷,孩子更不願意吃,父母更焦慮。長此以往,孩子一想到吃飯就聯想到父母可怕的表情,而父母一想到吃飯就會心煩意亂,勢必引起惡性循環。
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經營好餐桌氛圍,讓孩子在心中將吃飯這件事和愉快的情緒體驗聯係在一起。我不再在餐桌上和燊燊發生衝突,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都由她說了算。
第一,要給孩子吃什麼?
父母們最怕孩子挑食,我也是,恨不得她葷菜、蔬菜、菌類樣樣愛。當我覺得她應該吃什麼而她偏偏不愛吃的時候,我往往需要忍耐才能息事寧人。但是,這樣的忍耐是值得的,一方麵,我們有了很好的進餐氣氛;另一方麵,我發現,對於食物的選擇,孩子自有主張。
拿胡蘿卜來說。最初,燊燊完全不接受胡蘿卜。我們仍隔三差五地把胡蘿卜放上餐桌,指望她能愛上它們。終於有一天,她狂熱地愛上了胡蘿卜。可是沒多久,她不愛這紅色的蘿卜了;然而過一陣,她又愛吃了。
總之,她今天不吃,不代表明天不吃;她今天吃了,也不代表明天仍愛吃。我們所要做的是經常更新菜肴,讓孩子接觸豐富多樣的食物,以便他們有一個全麵的選擇。
第二,要給孩子吃多少?
自打孩子出世,醫生就教導我們按需哺乳。也就是說,孩子自懂饑飽,母親隻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母乳即可。可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往往忘記了他們優秀的飲食控製能力。
在安妮特·卡斯特·察恩和哈特穆特·莫根羅特合著的《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中提到一項實驗:“1991年,曾有人對2~5歲之間的幼兒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這些孩子都住在家裏,即在他們熟悉的環境裏,每天吃三頓飯、三次點心,每天的食物多樣而均衡。”
特殊之處在於,這些孩子每餐得到雙份食物,吃多少由孩子們自行決定。實驗證明,孩子們吃下的量正好是他們身體所需要的,孩子們完美的自我調節能力令人歎服。
當我放鬆心態,任由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我發現,正如實驗所展示的,孩子善於自我調節,這一餐吃少了,下一餐自然會吃多,這一餐吃多了,下一餐自然少吃一些。
第三,要孩子怎麼吃?
怎麼吃主要指孩子的用餐方式,用手抓還是用餐具,左手握筷還是右手握筷,自己吃還是父母喂。無論怎麼吃都可以商量,關鍵是不能破壞良好的餐桌氛圍。
尚不會用餐具時可用手抓;會用餐具後,使左手還是右手由孩子自己決定。燊燊有兩雙學習筷,一雙右手筷,一雙左手筷。右手筷是大姨送的,用了一陣後,我發現她總是用左手握筷。為了讓她掌握正確的握筷姿勢,我又給她買了一雙左手筷。有一段時間,她的餐台上總是放著兩雙筷,用左手還是右手,她自己看著辦。
孩子在有能力自己吃飯時,父母應該放手。但也不是一概而論的。燊燊剛開始自己吃飯那會兒,總是光吃菜不吃飯,無論我們怎樣提醒她應該一口飯一口菜地吃都無濟於事。我忍耐了幾餐後,決定繼續喂她吃飯。如果為了讓她盡早學會自己吃飯而在餐桌上鬥爭起來,我覺得是因小失大。
一段日子後,她在自主進餐時有了吃飯的意識,我才放手。遇有蝦等帶殼的菜,她經常主動要求自己剝。她剝蝦的速度很緩慢,在冬天,等她剝完兩隻蝦,飯都涼了。所以,如果她要求剝蝦,我還是會喂她吃飯和其他的菜。我的宗旨是,隻要餐桌氛圍好,其他的都可以有彈性。
上幼兒園後,受集體生活影響,燊燊在自主進餐方麵做得越來越好。有時她也會撒嬌,要求媽媽喂飯。我會溫和地答應,而不是嚴肅地教育她,但我們約定好,一餐隻喂1~2口,其餘的還是得她自己吃。我把這1~2口稱為“愛心喂”。
我用行動告訴孩子,吃飯是她自己的事,媽媽因為愛她,願意小小地寵愛她一下。這小小的“愛心喂”有著大大的作用,它讓孩子心理上獲得緩衝,覺得自己被父母接納,繼而願意配合服從,而不是抗拒。給孩子用餐自由的同時,我們也有不可違反的規則:
(1)必須坐在餐桌邊用餐。
(2)用餐時不可以看電視。
(3)吃飯前一個小時不能吃零食、喝果汁。
(4)沒有特殊情況,諸如不餓、病了、飯菜實在不對胃口、到了陌生環境等,不好好吃飯,立即平和地請她離開餐桌,不需要發火,隻是接下來的酸奶、水果、零食全部取消,直到下一餐開飯。
吃飯是一種享受,愉快地進食更是美妙的樂趣,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吃飯、愛上美食,這是父母的責任。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engxiaaline標簽:自製兒童食品媽媽廚房分類:寶貝飲食哄孩子胃口,賣相很重要文/Lamy與Aline我做早餐的每個造型都是由四樣東西組成:麵包、火腿、奶酪、花生醬。隻是每片上擺放層次不同而已,兒子一口一個。媽媽牌的愛心早餐,好看、好吃,又有營養!
慢熱的哈爾濱也迎來了夏季,拉咪現在每天必吃冰激淋。拉咪很能耐受冷食,牛奶、果汁、酸奶都是從冰箱拿出直接就喝,喝完一仰頭,大呼一聲“爽”!前些日子總給拉咪買和路雪的盒裝冰激淋,每盒裏麵6小支甜筒。每次1支,方便控製,不讓娃吃太多。
可是總覺得外麵賣的雪糕、冰激淋都不那麼健康,大概色素、香精和添加劑勾兌得居多,於是咱就DIY冰棍吃。
◆桃汁兒冰棍
彙源百分百桃汁兒,倒在模具裏凍成冰棍。樣子惹人愛,還比外麵賣的色素、香精、添加劑混合而成的雪糕健康得多,給孩子吃更放心!
模具超市裏有賣,淘寶上更是多得是。我覺得選造型漂亮的,像我家這種拿杆兒(漂亮兔子耳朵形的)的模具,做出的東西更能激發孩子吃的興趣。
◆冰鴨子
兒子大口大口地嚼,歡喜的小模樣讓當媽的心花怒放。其實我就是用彙源百分百葡萄果汁凍成鴨子的形狀,比果汁更冰、更涼、更爽口!最主要是造型扮靚心情!缺點是沒有把手,吃著不大方便。
◆球球沙拉
天熱孩子不愛吃東西,一個火龍果放了好幾天,每每問拉咪都說不想吃。那天挖成這樣的球球,和香蕉球一起拌上沙拉醬,拉咪和來家裏做客的小夥伴瘋搶而光。
我這每個火龍果球上麵都有一滴沙拉醬,圖片中因光線太強,看不出來了。後來香蕉球挖得不是很圓,就沒拍照。用的淘寶上買的專門挖小球球的勺子,勺子底部有洞洞的,果肉更容易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