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快兩化融合複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滿足兩化融合人才需求。圍繞兩化融合技術創新,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模式,聯合信息化職業教育培訓體係,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加大對科研型院校及相關複合型、交叉型專業學科的投入,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畢業生;與國內外知名的信息技術機構合作,如IBM、思科、浪潮、浙大中控、賽迪等公司合作,聯合培養技術人才;建立開放式、多層次的兩化融合人才引進機製,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推行首席信息官(CIO)製度,建立高級信息管理人才儲備;高度重視高新技術孵化器、留學生創業基地等平台建設,積極吸引各類技術人才集聚;加強企業家及高級管理人才的兩化融合知識的培訓教育,提高其信息技術能力和素質。
第三,增加專項資金,加強財稅優惠政策支持,完善融資保障機製,加大兩化融合技術創新的投入。認真研究和落實國家支持兩化深度融合發展的財稅、金融和投融資政策,充分利用市場機製,調動全社會各經濟主體的積極性,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範風險”原則,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機製和體係。充分協調利用現有的各項專項資金,引導企業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協調銀行、擔保、風投、基金等資金支持兩化融合項目,為兩化融合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第四,加強兩化融合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健全兩化融合公共服務體係,搭建產業信息技術整合平台。信息產業是兩化融合的技術基礎,對各行各業的融合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是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支撐,所以需要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由政府、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參與的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台,推進軟件服務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接,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培訓、龍頭企業示範等工作,為企業的信息技術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帶動本地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各行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等專業性公共技術平台和服務平台,向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谘詢、診斷、實施、維護服務等,提高應用服務的通用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 徐愈.關於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初步思考[J].信息化建設,2011,(1).
[2] 陳潮昇.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J].成都行政學員學報,2011,(6).
[3] 李毅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色[N].人民政協報,2012.
基金項目:本文係山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3RKA07026)《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係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延升(1974—),男,山東濰坊人,濰坊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