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傳統產業發展路徑依賴短期內難以改變,各地發展還依賴於投資驅動,兩化融合改造難度較大。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過分依賴投資驅動和外需驅動,增長模式粗放,資源環境壓力大。由於投資驅動型在短期內容易出政績,這造成了各級地方政府對投資驅動模式的路徑依賴,忽視了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創新驅動增長模式難以形成。伴隨著製造業投資的持續增加,過度依賴投資驅動的發展方式麵臨著投資效率的下降,帶來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和虧損。對這種發展路徑的依賴,實際上是體製性的結果,短期內很難轉變。濰坊市經濟發展過於依賴傳統行業和大型企業集團,主導產業主要集中在動力機械、海洋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和農業裝備上,大多依賴於投資和規模擴張來維持增長,而不是依賴技術創新來促進增長,兩化融合改造難度
較大。
第三,兩化融合管理部門多,缺乏統一的信息技術服務平台和標準體係,兩化融合的操作性較差。
兩化融合管理部門多,缺乏統一協調,雖然規定了兩化融合的指導推進部門是經信局,但是,對兩化融合項目的申報、獎勵補貼、稅收優惠的管理歸於多個部門,而兩化融合項目往往帶有綜合性,企業不清楚到哪個部門辦理業務。目前,各個行業領域缺乏統一的信息化標準規範,企業在跨係統、跨平台集成應用時麵臨很多複雜的技術難題。物聯網、雲計算、企業各類信息係統、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等都存在標準規範不統一的問題。還有,由於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接入機製、服務和運營模式、平台支持和服務能力等不統一,這成為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瓶頸。
第四,缺乏適應兩化融合需要的信息化技術人才和複合型人才,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力不夠。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需要一大批高素質、複合型的人才。比如工業軟件的設計開發,要求開發技術人員既要懂設備和工程的操作使用,又要懂程序語言,要求開發人員具有多學科、多技能和知識儲備。目前,濰坊市大多數企業仍處在信息化的單項應用上,從設計、管理到製造和銷售服務全過程實現信息集成運行的企業很少,僅有幾個大型企業集團在開展。傳統裝備製造產業中,由於缺乏能將信息技術與傳統裝備製造產業結合的複合型人才,計算機應用大多停留在崗位層次的單機、單項業務,兩化融合的效果均不理想。
第五,市場化融資機製缺乏,兩化深度融合開展所需資金缺口較大,投入風險管理難度較大。由於缺乏有效的市場化投融資機製,中小企業固定資產少,抵押值低,多數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較低,因此,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兩化融合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另外,對中小企業來說,信息化投入較大,像固定資產一樣,沉澱下來,需要在生產過程中長期收回投入,所以投入風險較大。由於缺乏相應的激勵、擔保和稅收抵扣優惠政策,中小企業對兩融合化投入比較謹慎。濰坊市雖出台一些優惠激勵政策,但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先進地市優惠幅度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3 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支持政策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和加快新型工業化道路進程的一項戰略任務,而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動力。
第一,推動企業兩化融合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研發創新體係。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創新體係,改革科研管理體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政府為協調,以兩化融合創新示範企業為龍頭,建立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政府和企業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係,為兩化融合奠定創新技術基礎;通過建立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高新技術成果展示會、公共服務平台、交流會等形式交流兩化融合技術成果;加強知識產權製度建設,用製度鼓勵兩化融合創新,幫助企業在國內外申請專利,減免和補貼相關費用,降低創新研發成本;對於風險較高的科技創新項目,建立擔保、補償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