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到中陽(1 / 3)

所謂的談判,說白了,不過與街頭店鋪買菜要價一樣無趣,沒什麼值得細說的事情,這群賊子倒也算不上貪心,眾人湊了湊銀錢,拿了百十兩銀錢,便將這些人打發了。

說起來,真正覺得窩囊的,絕對不是孫陽,而是李虎這些當兵拿刀的,畢竟作為護衛的軍漢,丟了這麼大的麵子,而且是在孫陽等文官的麵前。若是放在往常,李虎定會找個機會,將這群賊人繳了。可惜,這群人看樣子也不是占山為王的路子,應該是一群四處流竄的野寇,今日得了一筆銀錢,定會轉身而逃,如今這世道並不平穩,地方上的這些賊人如雨後春筍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便是官軍也實在沒有與他們死磕的心思。

待到第二天清晨,眾人開始收拾行囊,這時候才查點了一下夜裏的損失,孫陽家的損失不大,畢竟一家三人都在,而隨行的四名武威軍士兵也都好好的站在那裏,一輛馬車也不值幾個錢,沒被賊人放在眼裏,其餘幾家也大致如此,真正損失慘重的,就是杜家,隨行的仆役大半折損,剩下的也都趁夜跑了出去,金銀細軟也連帶著損失了不少。不過杜家家大業大,倒也不在乎這點事物,隻要杜老夫人和杜薇娘沒事兒,便是好的。隻可惜,這座清風觀損失慘重,不但大殿被人燒了,不少道童也死在了昨夜的慌亂之中。眾人不得已又湊了些銀兩,給了老道士做香火錢。

這麼折騰了大半天,眾人才開始啟程上路。經過了昨夜的一場大戰,中陽軍的將士都多少受了些損傷,所以速度比平常要慢了許多。

從這之後,眾人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尤其是李虎,更憋著一股氣,要講當日丟了的臉麵補償回來。而孫陽也每日隨著程前多詢問些軍中事務,經過了這次遭遇,孫陽也意識到,自己平日裏那些吟詩弄畫的活計在軍中沒有什麼出路,若是想在中陽軍中有個位置,軍隊中的些許掌故還是需要了解的。所以孫陽也常常和陳崿蔣愷三人討論些軍中雜事。

而蘇婉卻意外的與杜薇娘開始有些來往,也許是因為有了共同的經曆之後,女人家的關係要比男人更容易拉近,在趕路的閑暇,兩個女子經常湊在一起悄悄說話,這倒是令孫陽頭痛的一件事,平日趕路,孫陽雖說騎在馬上,但也常常躲回車中休憩,可自從蘇婉與杜薇娘交好之後,兩人常在孫陽的馬車中敘話,孫陽礙於禮教再也沒辦法在馬車中偷懶了。

中陽縣位於樊城與許縣之間,背靠大別山脈,在軍事位置上並不算重要,但作為兗州和荊州的連接處,尤其是在南北分裂之後的如今,中陽縣的戰略地位有所提高,故此在武宗時,兗州牧劉燦將原先的中陽縣擴編,並設立中陽軍,以一個下府的兵力駐守中陽,如今的中陽都尉趙定密,是員老將,此次袁駱調任之後,趙都尉也到了卸甲歸田的年紀,所以孫陽等人到來時,這位趙都尉僅僅是派了帳下的戶曹前來接待。

大燕朝的軍事係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便是直屬中央,衛戍京城的禁軍序列,在明帝時期,禁軍早已破敗,名義上的十萬禁軍,實際上不存一半,剩下的都被將領權貴占去了名額吃空餉,便是剩下的這一小半,除去禦林軍還有些戰力,其餘的都不過是些老弱殘兵,戰力根本不堪一用,直到白母教作亂,十萬禁軍的天大幌子才被戳破,若非武宗橫空出世,當今天下早就換了主子。而現如今的禁軍,也都是隨著武宗經曆了汝南之戰壽春之戰,以及對鮮卑的攻略之後,剩餘的精銳力量,正是憑借的這支隊伍,大燕秦氏才坐穩了半壁江山。在肅宗登基之後,改良軍製,設立了內外相換的製度,將在外的鎮軍與京營交換,依照三年為期限,使鎮軍與禁軍輪換,借此保持禁軍戰鬥力,也同樣以此加強對邊軍的控製。

第二,便是鎮軍序列,鎮軍,也就是鎮守邊疆的邊軍,數量一直保持在三十萬上下,主要是由募兵組成,不同於禁軍,鎮軍並非終身製的職業軍人,其軍事生涯大致保持在十年左右,由十八到三十的青壯年男子構成,部分精銳會被調入禁軍,而其餘則會在十年之後,授田並發放回鄉,由於在白母教作亂之後,大燕擁有大量的無主田地,足以補償退伍士兵的需求,所以直到如今,鎮軍的士兵還是擁有較強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