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尋醫問藥(3 / 3)

淘淘最近一點兒也坐不住,一會兒玩這個玩具,一會兒又要另一個,結果玩具扔得滿地都是,甚至在看電視的時候淘淘也顯示出不耐煩的樣子,一會兒要到處走走,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又要吃東西,媽媽跟在他後麵不停地收拾,累壞了。是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出現了問題?媽媽一想,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媽媽一點也不用擔心,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的成熟理論,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發展就是這樣一陣好,一陣壞,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就像我們正常人的情緒一樣,總是會呈周期性的變化。因此孩子的行為是完全正常的,他目前正處於注意力低穀期。

“低穀期”的行為表現:注意力時間較以往明顯縮短;活動中常常心不在焉;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卻又無法保持集中;活動中過於興奮,注意力轉到情緒的發泄上,如攻擊其他的兒童,破壞玩具等。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處於“低穀期”?

“低穀期”多反複出現在“半歲”時期,如兩歲半、三歲半、四歲半、五歲半、六歲半等時期。一般低穀持續時間為3~4個月,之後會自動消退。

且低穀期非身體疲勞引發;非對活動不感興趣而引發。

注意力低穀與注意力障礙的區分注意力處於低穀的兒童,隻是處於一個過渡階段。暫時的低穀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在低穀階段,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仍然可一絲不苟,堅持到底。

注意力障礙的兒童做任何事情可能都不會堅持2~3分鍾,隨後注意力就轉移了。同時,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會持續6個月以上。

選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或其他活動,如果孩子能認真堅持10~15分鍾,那麼孩子可能是處於注意力低穀;如果孩子對任何一項活動都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那就有可能是注意力障礙。

應對注意力低穀的小技巧對於孩子的注意力低穀,成人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兒童注意力低穀是一個短期的現象,是孩子注意力發展中的小插曲。就總的趨勢而言,注意力還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於這樣的生理周期,家長要多一些理解,對孩子不要過於苛求。可以嚐試用一些小的方法來重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懸念法:在講故事的時候,書本上盡可能要有一些精美的圖片,讓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描述,而不必拘泥於書上的文字,一旦孩子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甚至跑到別的地方去,家長也不要放棄,可以繼續自言自語:“這張圖上小熊真漂亮,它在幹什麼呢?它怎麼流血了啊?”精美的圖片,適當誇張的語氣和懸念往往會重新引起孩子的注意。

搗亂法: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進行角色的反串,孩子做老師,成人做孩子,讓孩子體驗自信和自豪。如果“老師”又“罷工”,那麼“孩子”就要故意“搗亂”。“1,2,3,7,8,9,10……”孩子馬上就會以老師的身份出現,認真地糾正:“是1,2,3,4,5,6,7,8,9,10.”於是活動可以繼續下去。

發泄法:活動中孩子如果過於興奮,需要情緒的發泄,那就幹脆去戶外吧。“三人行賽跑”,“父子球賽”,讓孩子在運動中發泄出過多的精力,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此時就地(戶外)再嚐試回到原來的活動,就會容易得多。

第五節 聽知覺和視知覺訓練

小明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加上學校裏麵老師經常向家長反映小明行為乖張,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有多動的傾向,因此,他的父母帶他來到心理谘詢室,要求心理醫生對孩子做一次檢查,以幫助他們了解他學習落後的原因。

心理醫生先給小明做了心理測驗。結果顯示小明接受韋氏兒童智力測驗結果在正常值範圍之內,為此,心理學家又從注意力等方麵對小明進行了測驗,最後分析表明小明的學習成績落後和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是由於智力水平低下而造成的。

隨後心理醫生又對小明進行了視覺發展測驗,這項測驗結果顯示,小明的視知覺發展比同齡兒童落後一年左右,明顯低於同齡兒童。最後醫生測定的結果是因為視知覺不良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觀察學習能力滯後。

查明了原因之後,醫生針對視知覺、思維能力等方麵的問題給小明設計了專門訓練,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之後,小明的學習成績終於有了很大的起色。

在這個案例中,出現了一個家長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的名詞:視知覺。什麼是視知覺?視知覺能力是指以視力為基礎的使孩子能夠對視野內的物體進行觀察和辨別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視覺敏感度、視覺辨別能力、視覺記憶能力、視—動統合能力、視覺空間知覺能力、視覺專注能力、視覺廣度、視聽協調能力、觀察能力幾個方麵。這些能力之中,記憶能力、辨別能力、專注能力、觀察能力等都與注意力密不可分。如果注意力不夠集中,那麼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記憶能力和辨別能力,因為這些都是需要高度的注意才能做好的。而專注能力則就是強調注意力。

視知覺中還有一項是視覺注意力。視覺注意力包含了幾個層麵:

(1)一個需要學習的目標出現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2)注意到了之後,能不能持續注意,即這種注意能不能保持一定時間,是不是一下子就分散掉看別的東西;(3)注意的選擇,如果眼前不止一個東西,要選擇注意哪一個東西,而忽略不相關的;(4)注意的分配,即必須同時注意兩件事物以上的時候,能夠妥善分配及應用。總的來說,能夠有效地注意到該注意的事物,能夠對注意力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派,對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所有這些都說明,視知覺很重要。具體點來說,孩子無論是寫作業還是在課堂上看黑板,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都與視知覺關係密切。視知覺在孩子學習中和觀察事物時尤為重要。據學者研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大約有70%的信息要通過視知覺傳遞給大腦。因此,有心理學家甚至說“視知覺就是智慧”。視知覺落後也正是一些注意力缺陷的兒童寫字馬虎、速度慢、經常寫錯別字、作業的質量和速度比同年齡人落後的原因。如果家長能夠對孩子進行視知覺分辨能力、視知覺記憶能力和視—動統合能力的訓練,則能夠很好地改善他們的書寫能力,緩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現象。

市麵上有很多專門針對孩子視知覺訓練的資料,如果孩子的確是因為視知覺發展不好而導致注意力和學習成績出現問題,家長可以針對視知覺對孩子進行訓練。

除了視知覺之外,還有一點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那就是聽知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兒童(ADHD)常常出現認知加工的困難,由於中樞神經係統的反應抑製功能落後,使他們在加工聽覺、視覺和計算等與學習有關的信息時,出現落後。通過視、聽知覺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認知能力。

聽知覺學習能力包括聽覺辨別力、聽覺記憶力、聽覺編序力、聽覺理解力、聽說結合力五個方麵。

首先,判斷孩子聽知覺落後要從這幾個方麵去考察,即聽覺辨別力、聽覺記憶力、聽覺編序力、聽覺理解力、聽說結合力。

聽覺記憶力訓練,不但可以加強兒童聽覺的記憶力和聽知覺的廣度,減少兒童對較長的聽覺信息無法記全等情況的發生,還可以促進兒童對新舊知識的聯係,以產生聯想、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力,從而加強孩子的聽課效率、學習效率。

對孩子的訓練可以通過以下行動來進行。比如,讓兒童聽故事並複述,順背倒背數字,可提高聽覺編序力;多與兒童交談,多讓兒童接觸各種聲音,多充實與兒童生活相關的詞彙,以增強兒童聽覺理解力;通過學說同義詞、反義詞,聽音樂進行聯想,將句子補充完整,聽故事、自編故事結局等形式來訓練兒童聽說結合力。聽覺分辨力的訓練可以是 聽別人報一組詞,聽完後把動物的名稱說出來,仔細聽別人從1數到30,聽完後說出漏數了哪幾個數,仔細聽別人報一組數字,聽完後說出哪幾個數字重複,重複了幾遍;聽盒內物體的聲音,在4個火柴盒內裝入不同的4種物品,搖動火柴盒,記住不同盒內發出的不同聲音。打亂盒子,通過搖動盒子,判斷盒內物品。這些方法都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聽覺分辨力。

聽覺記憶訓練有以下方法。聽別人有節奏也敲擊聲音,聽完後按照節奏重複做一遍;複述句子,聽完一個長句後複述一遍;聽三組句子中的甲乙兩句話,快速找出乙句和甲句不同的地方;連續做訓練,按順序完成規定的4件事;傳話遊戲,比如,父親說一句話,要求孩子重複一遍並且再補述一句話,然後母親再重複一遍孩子的全部話語,再補述一句後傳給父親,以此類推,孩子需要記憶的話語越來越多,誰出現錯誤就給予一定的懲罰。

總之,方法很多,不一而論,家長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辦法來訓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