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注意力集中可以鍛煉孩子的毅力。當孩子熱衷於某一件玩具並長時間擺弄時,不知不覺中也鍛煉了他的恒心和毅力。注意力遊戲還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散漫的習慣,能夠沉著冷靜地處理問題,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
最後,注意力集中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由於能夠專心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所以更容易獲得滿意的結果,更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果再得到父母的誇獎,孩子就會更加自信。
這一切都說明,注意力的培養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它關係到孩子智力的發展,影響孩子學習的效果,因此必須從小加以培養。
第三節 什麼是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的,尤其是孩子。“走神”其實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幹擾而走神,會因為內心的情緒波動而被幹擾,這都是正常的心理情緒。教學上通常每節課隻安排40或45分鍾,而常常說前20分鍾效果最佳,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現有以下五條:
1.穩定性差。上課坐不住板凳、東扭西扭、小動作多,老師一見就頭疼。回家寫作業磨蹭,凳子上好像長了釘子,屁股就是暖不熱,做作業拖拖拉拉,你在旁邊火冒三丈,他無所謂,照樣東張西望。
2.無法持續做一件事。即使能坐住板凳,但是也坐不長,做作業寫寫停停,慢慢悠悠,總是寫不完,邊寫邊玩,抗幹擾能力差,俗稱“沒常性兒”。
3.粗心大意。眼皮底下的東西找不著、做事粗心大意、經常漏題,漏看小數點,閱讀速度慢、重複多,細節辨認能力差,長大後總是“沒眼色”。
4.集中性差。上課溜號、發呆、一會想東、一會想西,看起來在聽講,實際漏聽了很多,作業抄錯、算錯、考試看錯、寫錯,總之,都是粗心犯的錯,學習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5.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上課時一個問題沒懂,就死盯著這個問題,不再關注老師講的其他內容。上課半天了還在想著下課的事情。或者還沉浸在上一節課的問題中。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麵,孩子若身體不適,精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係統或大腦微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提高孩子注意力,家長還需多配合。家長都想知道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學習生活,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要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養成專心致誌的讀書習慣。具體做法是:
1.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注意力集中很重要,這可以幫助孩子比較快地完成作業,而且質量好、效率高。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效果比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和進行娛樂活動。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主要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穩定持久的注意力,這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的最重要的一方麵。
2.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屜和櫃子最好少放東西,尤其是玩具,以免孩子隨時翻動;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地圖、公式、拚音表格外,不要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另外,不要讓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或者一邊聊天一邊做作業。
3.給孩子一定的時間限製。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在孩子身邊“站崗”,這種方法並不是特別有效,而且長期下去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應給孩子設置一個合理的時間範圍,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其他的事情,讓孩子對時間產生概念。同時,父母應該了解,注意力持續時間的長短與孩子年齡有關:5~10歲孩子是20分鍾,10~12歲孩子是25分鍾,12歲以上孩子是30分鍾。因此,不要試圖讓六七歲的孩子持續60分鍾做作業,這是不科學的。
4.不要嘮叨,不要過多重複。有的父母對孩子不放心,一件事要反複講幾遍,這樣孩子就習慣於一件事要反複聽好幾遍才能弄清。而這時候,當老師隻講一遍時,孩子就無法很好消化老師的內容了,也就談不上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5.適時地訓練孩子良好的聽力。“聽”是人們獲得信息、豐富知識的重要來源,會聽講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讓孩子聽音樂、聽小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描述所聽到的內容,這對培養孩子專心聽的能力很有幫助。
隻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就能幫孩子開個好頭,養成集中注意力的良好習慣。
第四節 注意的功能和特征
注意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它有一係列功能,也有自己的特征。注意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選擇功能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對信息選擇,使心理活動選擇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和與當前活動任務相一致的各種刺激;避開或抑製其他無意義的、幹擾當前活動的各種刺激和事物。
比如,孩子在上體育課時,一開始注意力並不集中,可能還在忙著打打鬧鬧,朝同學做鬼臉,大喊大叫等,但是體育老師集合的哨子一響,此時此刻無論操場上其他的孩子在幹什麼,這個班的孩子就會迅速跑過來集合。這就是注意力選擇。孩子們為著某種紀律的約束,在需要的時候選擇一項作為自己注意力的焦點。我們在圖書館看書的時候往往也是這樣,有時候到了中午要去吃飯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旁邊坐的是認識的同學,這就是注意的選擇性。
保持功能
外界信息輸入我們的大腦之後,每一種信息都必須通過注意才能得以保持,如果不能保持的話,那麼一件需要長久注意力的事情就無法完成,比如,思考一道數學題,如果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無法保持,那麼在問題解出來之前就會轉移,而你也別想解出這道題。因此,需要將注意對象的一項或內容保持在意識中,一直到完成任務,達到目的為止。
比如,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一節課一般是40分鍾,內容可能涉及聽講、記筆記、練習、思考等,對孩子來說,就是這40分鍾內都得把注意力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維持在聽課這一件事情上,否則就無法連接各項內容,學習也就沒有效果。這就牽扯到注意力的保持。
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功能
有意注意可以控製活動向著一定的目標和方向進行,使注意適當分配和適當轉移。
比如,上課時,注意力比較集中的孩子聽到窗外的鳥叫蟬鳴不為所動,繼續聽課。在高度注意的時候他們的姿勢也會保持不變,眼睛緊盯著老師,一般不會說話,搞小動作,因為注意力全部分配在其他方麵了,他們沒有可以分配的精力來注意其他的事情。這就是有意注意在調整著他們的行為,保證他們的注意集中。反過來說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沒有分配給窗外。注意力的轉移,舉個例子來說,上課了,孩子們陸陸續續走進教室,隨著班長的一聲上課,很多孩子會把目光收回來,不再跟同學逗來逗去,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身上,這就是把注意力做了適當的轉移。
注意的特征與注意的功能等幾個方麵有重合之處,它也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穩定性是指在同一對象環境或同一活動上的注意持續時間。
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廣度就是注意的範圍,是指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量。武俠小說中常常形容某些武林高手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是說他們的注意廣度比我們普通人要廣得多。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
還有最後一個特點就是注意的轉移。這些前麵已經詳細介紹過。
第五節 注意力的生理機製
注意力的生理機製是很複雜的,它與腦幹網狀結構、邊緣葉和大腦額葉等腦組織密切聯係。
首先,大腦作為一個生物體,都有刺激—反射—加強這麼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也有一個不刺激—不反射—弱化的過程。這其實跟我們其他部位的條件反射的形成有著同樣的原理。反複刺激的結果就是,一旦存在這個條件,相應的反射就會自動隨之而來。
比如說,有的孩子全神貫注地做一件事幾分鍾就會煩悶頭疼,有的孩子卻可以幾個小時地研究一件事而心平氣和;或者說有的孩子看漫畫書可以三五個小時專注其中,對外界一切不聞不問,仿佛處於真空之中,但學習的時候卻一分鍾都不能堅持;有的孩子卻相反,對漫畫書一看就煩,但對數學中複雜的運算、推理越玩越上勁,為什麼呢?
對大腦來說,每種活動都是分區域的。比如說,玩同一種遊戲的時候動作不斷地重複,此時大腦玩遊戲的這部分區域不斷刺激-反射-加強,加強到一定程度之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毫不費勁。而與此同時,大腦的其他區域卻幾乎處於不用的狀態,這時再去進行需要其他區域參與的活動時,相比較之下就顯得生硬了。
從微觀上來講,強化一個區域的過程也是神經活動加強的過程,在腦部進行活動的時候也涉及腦電的活動,腦部微生物電流不斷地在同一區域進進出出,就好比在開路一樣,加強到一定程度,這條路越來越通暢,手眼對這一動作的協調能力也越來越好,腦電流通過順利,形成習慣性的能量平衡體係。打個比方來說,就是第一次通過的時候好比在開辟道路,掃清道路上的各種障礙,下次再過的時候沒有了路障,就特別順利,等到這個動作不斷重複到自然程度的時候,這條路走起來當然比其他的要順暢多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事情我們越幹越覺得快樂,比如推理數學題的時候樂此不疲,或者看漫畫的時候對外界一切充耳不聞,這是因為大腦適應了這個過程,駕輕就熟。
注意力和大腦的前庭器官有關。最初這是由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最近幾年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反複證明。生物學研究表明,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各種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後把這些刺激傳達到大腦,經由大腦整理、總結、組織後做出正確反應。而大腦要想快速有效地處理這些信息,各個功能區就必須協調一致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否則的話就會出現失誤,這就是所謂的前庭平衡失調。
前庭平衡失調的孩子有一些特點,比如躁動不安,上課時候老是東張西望,愛做小動作,擺弄擺弄這個擺弄擺弄那個,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發脾氣等。這些都是多動症的明顯特點。個別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另外,前庭器官控製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一旦前庭平衡功能失調,孩子就會有諸多表現。比如說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經常磕磕碰碰等。在對距離進行目測的時候也常常出現問題。比如,由一個前庭失調的孩子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曆,他要從一塊懸木下過去,還沒走到的時候根據目測,覺得到了,就低下頭想過去,結果這個目測結果是錯誤的,他抬起頭的時候才剛好是在木頭下,於是一抬頭就一頭撞上去了。還有很多經常跌跌撞撞的孩子這樣說,看見前方有一個桌子,目測的結果是自己能從旁邊過去,但是結果卻是猛地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