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異,重點關注城鄉二元結構調整,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轉移,實現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切實把資金、項目、投資等向農村傾斜,完善農村交通、水利、電力、電信、環保等重點建設的統籌,實現城鎮和農村之間對接;建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係,建立科學、便捷、長效、低成本的籌資機製,簡化報銷程序,科學合理確定補償比例。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循序漸進,按照“分區科學、布局合理、設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原則,切記盲目擴張,同時也要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力推進“城鎮化帶動”戰略。
四、調整外貿結構,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通過出口退稅等方式重點支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重,開發出具有地區優勢和科技優勢的外貿產品。不斷挖掘出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如中華傳統文化、中醫藥技術、武術等曆史悠久、底蘊深厚,景德鎮瓷器等造型優美、品種繁多、風格獨特,這些外貿產品可適時加以宣傳和推廣。
五、完善金融服務體係,健全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的財稅和金融體製。經濟結構調整,實際上也是經濟資源在產業部門內部和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轉移分配,促進生產要素合理的流動,完成資源優化配置,使效益高、競爭力強的企業得以生存,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政府要加強對金融服務體係的監管,促進金融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加快我國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當前中國社會發展正麵臨就業、貧富差距和社會保障這三大社會矛盾,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促進就業,政府要引導信貸資金進入第三產業,發揮第三產業對就業的推動作用,繼續加強財政、信貸資金對三農產業和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有效緩解當前三農產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把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鼓勵金融政策向環保和重點行業傾斜,不失時機的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管理好通脹預期,穩定物價,發揮財稅和金融體製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凱.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J】.求是,2009(20).
【2】李婧.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麵臨新機遇【J】.人民日報,2011年7月28日07版.
【3】李克強.關於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J】.新華時政,2011,6.
【4】林善煒.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1.
【5】張遠軍.複雜環境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支持【J】.中國金融,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