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2 / 3)

④告別的時候要提醒孩子對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謝,並熱情地說:“再見”,邀請主人到自己家做客。

告訴孩子登門拜訪中的幾個問題

去親戚朋友家裏做客,我們的初衷都是通過探望來表示思念之情,並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為融洽、和諧,但如果出現一些失禮的言行,則很可能為此次拜訪帶來不快,讓好事變成壞事。

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來講,常常有機會獨自去親戚朋友家做客,為了不讓孩子使主人感到麻煩、負擔甚至勉為其難,我們應該及早教育孩子懂得一些拜訪中的禮儀知識,讓孩子知道作為客人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冰冰是個聰明的孩子,盡管也挺討人喜歡,有時卻也很讓人頭大,如今每年暑假一到,舅舅舅媽都很擔心,生怕冰冰會來,這都是由於那次可怕的拜訪。

3年前的夏天,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冰冰終於盼來了暑假,於是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就跑到海邊的舅舅家,一住就是十幾天,把舅舅和舅媽的旅行計劃全部打亂了。因為小時候經常和舅舅一起打鬧,所以冰冰在舅舅家十分放得開,完全不顧及新婚不久的舅媽。

剛來舅舅家的第一天,因為在屋子裏玩飛盤,冰冰不小心打壞了舅媽從娘家帶來的結婚禮物——一個精美的瓷盤,盡管很心疼,舅媽並沒有責備他,隻是囑咐他一定要小心;第二天,冰冰沒經舅媽同意,突然跑進臥室,讓正在換衣服的舅媽感到無比尷尬;第三天,冰冰出門時沒帶鑰匙,到家時拚命地按門鈴,正在洗澡的舅舅手忙腳亂地給他開門,弄得地板上到處是水,臨走時十分不情願,直到舅舅答應為他買一個昂貴的玩具,才戀戀不舍地回去了。

終於熬到了冰冰回家,舅舅徹底崩潰了,決定將冰冰列入不受歡迎的客人行列,其實這都是由於孩子不懂得到別人家拜訪的常識所致,錯誤地將別人家當做了自己家,給他人增添了很多麻煩。

看完這個事例,我們都會覺得冰冰這個孩子有些不懂事,甚至都有點兒同情他的舅舅和舅媽了。我們誰都不希望家裏來這樣一個沒有“不識趣”的客人。那麼,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登門拜訪時做出這樣令人生厭的事情,我們就必須要讓孩子懂得一些注意事項。隻有做到這些,孩子才不會做出一些讓主人生厭的事情,也才會給主人留下好的印象。

1.要有約在先

如果拜訪的時候搞突然襲擊,往往會讓主人措手不及,因此,我們要提醒孩子,去別人家做客,一定要提前約定,不能充當不邀而至的不速之客。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在去他人家拜訪的時候,除了告訴去的時間外,還要告知離開的時間,比如是否會在他人家用餐、住宿等,讓別人有所準備,同時不至於耽誤其他的行程安排。

另外,還要讓孩子知道,輕易不要失約,既然約定了就必須要執行。有些孩子本來說好要去某個小夥伴家玩,突然又說不去,很容易造成別人苦等,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喪失了拜訪禮儀,對孩子的誠信也有影響,因此一定要告訴孩子,說好的事情一定不能失約。

2.登門要有禮

上門的時候,必須要講究禮節,不能不經允許就進入。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快到家門最好打個電話向主人確認一下,避免別人遺忘,這樣不僅顯得孩子很有禮節,也能避免別人由於手忙腳亂而顯得不禮貌。

因此,我們要提醒孩子,在進入別人家時,不僅要問候主人,還要問候他家裏其他的人,因為有時孩子去找其他孩子玩的時候,家裏的大人也在待客,此時如果客氣地問候家裏所有人,不僅顯得自己有禮有節、很有修養,還會讓主人感到很有顏麵,假如置之不理,徑自走過去,則會讓主人感到尷尬。

3.要為客有方

孩子在別人家拜訪的時候,一定要遵守主人的相關規定,盡管有時小主人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但有時會特別說明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房間一定不能進、這個東西要小心輕放等,這些一定要牢記在心,避免惹出麻煩。

需要注意的是,當小主人邀請孩子去其他房間,一定要按照他邀約的路線走,避免走錯房間或打擾大人做事,在未經別人允許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翻弄他人物品,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4.要適可而止

當孩子離開別人家的時候,要注意有禮節地告退,這大致包括三方麵要點:

①適時告退,也就是說,按照約好的時間離開,或發現主人有其他事或來了別的客人時走,這需要孩子學會察言觀色。

②離開時要向家裏所有人道別,做到善始善終。

③回到家報個平安。一般孩子到另一個家庭拜訪,小主人和父母往往會比較擔心孩子回來時的安全,因此當孩子回到家後,要提醒他打個電話告訴對方,自己已經安全到家,並對招待表示感謝,這不僅是禮貌的表現,也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涵養。

教孩子懂得春節拜年的禮節

春節,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講,算是最重要的節日了。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探親訪友也成為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項目。一方麵給親戚朋友們拜年、送祝福,另一方麵也是讓自己放鬆一下一年到頭的緊張心情。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孩子在跟隨大人拜年的時候,卻會做出一些有失體麵的事來,讓大人非常尷尬,因此,關於拜年的禮節,我們有必要教給孩子,讓孩子們學一堂拜年禮儀課。

2011年春節,苗苗和媽媽應邀去周叔叔家做客。周叔叔非常熱情地接待他們,剛進門就把早就準備好的紅包塞給了苗苗。

苗苗的媽媽讓她趕緊謝謝周叔叔,苗苗卻隻顧低頭拆紅包,隻是小聲咕噥了一句“謝謝”,隨後便把紅包打開,拿出來裏麵的錢。

苗苗把錢拿出來後,卻一臉的不高興,撅著小嘴說道:“啊,這麼少啊!才100元,都還不夠我買玩具!昨天爺爺奶奶可是給了我1000元呢,而且奶奶說,壓歲錢越多,我才能長得越快……”苗苗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此時她的媽媽臉色已經很難看了,她又氣又惱,恨不得找個地縫兒鑽進去,而周叔叔也隻是強顏歡笑,說著“叔叔隻給你準備了這麼多”。

苗苗的媽媽生氣地數落孩子:“周叔叔是普通工人,一個月才掙多少錢,給你這麼多已經很多了,再說小小年紀就這麼貪財,真沒出息!”

被媽媽一通訓,苗苗才老實了,低著頭乖乖地坐到沙發上去。

如果我們自己的孩子也在外人麵前出現苗苗這樣的表現,那種感受恐怕會讓我們頭痛欲裂。去給親戚朋友拜年,目的是彼此交流感情,可這種意義一旦被孩子貪圖對方的紅包給打破,那麼局麵就相當尷尬了。

由此可見,要想避免類似情況出現,我們須注重對孩子進行春節拜年禮儀的培養,讓孩子以一個懂禮貌、有修養的形象出現在親朋麵前。

1.向長輩拜年,見麵問聲“過年好”

春節是喜慶的日子,也是放假的日子,大家都會到處走走,給長輩拜年,說些吉利的話。為了體現孩子的禮貌和教養,我們應該讓他們記住見了長輩要問聲“過年好”,不要低頭不語或者裝作沒看見,那樣會顯得極不禮貌。

2.不要把拜年看成討要紅包

對孩子來說,過年的“壓歲錢”是讓他們盼望新年、快樂過年的項目之一。這樣一來,無形中就讓孩子們形成了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的好時機,從而將團圓、辭舊迎新等春節所象征的真正意義給忽略掉了。

因此,家長們有必要警告孩子,不要把紅包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當親友給自己紅包的時候,要趕緊說聲謝謝,但決不能當著人家的麵把紅包打開,更不要嫌棄錢少。不管長輩給自己多少壓歲錢,都表示他們對自己的一份疼愛之心,即使沒給紅包,也不要向人家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