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禮儀
做個有教養、受歡迎的小客人
作為人際交往中最基本和最常規的形式,拜訪是人與人之間獲得溝通十分重要的方式。然而拜訪卻也並非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在此過程中,禮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是探訪十分親近的人,也不能忽視了禮節,這是對對方尊重的表現,同時也可以為我們自身樹立彬彬有禮的良好形象,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受歡迎的小客人,那麼我們就要教給孩子一些拜訪方麵的相關禮儀。
教導孩子走親訪友要講禮節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少不了走親訪友,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裏,能抽出時間來拜訪親戚朋友,對於增進彼此的感情也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過程中,禮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探訪十分親近的人,也不能忽視了禮節,這是對對方尊重的表現,同時也可以為我們自身樹立彬彬有禮的良好形象,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
思彤在爸爸媽媽的引導和教育下,一向是個受到親戚朋友們誇獎的懂禮貌的好孩子。他每次做客,都不會像一些同齡孩子那樣“人來瘋”,而是彬彬有禮地和主人打招呼,對於主人的招待總忘不了表示感謝。
而楠楠在這方麵就做得差很多了。楠楠性格開朗、不拘小節,這為她贏得了很多的朋友,但好像很多朋友都不怎麼願意邀請她到家裏做客。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楠楠太過隨意了,比如她有一次去涔涔家玩,因為下雨而穿著雨鞋,進屋後都不知道脫下來,而是邁著步子就進入了客廳。這下,涔涔家的客廳可遭了殃,幹淨的地板上到處是水漬和泥巴。還有一次,楠楠去豆豆家玩,豆豆和媽媽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水果和零食,楠楠不管不顧地就吃起來,也不知道禮讓其他的小朋友,邊吃還邊說:“這個日本豆我愛吃,你們牙齒不好,還是都給我吧!”
思彤懂得做客的禮節,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而楠楠因為太“不拿自己當外人”而讓人們不再歡迎她。
作為家長,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思彤那樣彬彬有禮呢,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和楠楠一樣的“討人嫌”呢?
1.拜訪親朋要注意個人的儀表
當今社會,個人形象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拜訪親戚朋友也不例外。雖然我們不必做過多修飾,但是儀表整潔、穿著得體是起碼的要求。另外,在親戚朋友家做客,也要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即使在非常熟悉的親朋家裏,也要有一個禮節的底線。
2.就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主人往往會準備豐盛的飯菜,作為客人,在用餐時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不能左顧右盼,做出一種亟待進食的樣子。另外,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要挑食,更不能談論飯菜的質量,否則很可能讓主人感覺很不自在。如果有長輩,應該先讓長輩入席,自己後入席,並向主人表示禮讓。
3.不要給主人帶來不便
有時候可能需要在親戚朋友家留宿,這時候我們需要提醒孩子,要注意主人的生活習慣,不要給對方帶來不便,正所謂“客隨主便”。即使是十分親近的朋友,在沒有經過主人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要亂翻抽屜、櫥櫃等,如果外出遊玩要事先告訴主人回來的時間,以便主人做一些準備。
讓孩子做一個善解人意的拜訪者
作為人際交往中最基本和最常規的形式,拜訪是人與人之間獲得溝通十分重要的方式,然而拜訪有時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進入別人家的時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內容,古人就曾提到,將要進門的時候,不能不經允許就隨便闖入,要問清是否有人在家,進入主人的廳堂時,一定要讓主人知道有人來,同時報上自己的準確姓名。
如今,有很多孩子對拜訪別人沒有概念,去同學家玩的時候,常常會不經大人允許就私自闖入家中,不小心就會碰到尷尬場麵,這不僅顯得很不禮貌,還會讓別人感覺孩子的家教不嚴謹,因此,父母一定要盡早教給孩子拜訪的禮儀,才能避免在拜訪過程中出現疏漏,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拜訪者。
妍妍特別喜歡去姑姑家做客,幾乎每個月都要去一次。姑姑與姑父也都很喜歡這個乖巧可愛的侄女,每次妍妍過來,他們都會帶著她出去吃好吃的,或者玩好玩的,甚至有時候就陪著她聊天。12歲的妍妍和爸爸媽媽沒太多話,可是和姑姑姑父卻總有說不完的話。
然而,前不久的暑假裏,姑父的媽媽生病了,住進了醫院,需要動手術,妍妍媽知道這一情況後,便告訴妍妍暫時別去姑姑家玩了,妍妍點點頭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我現在去姑姑家,會給他們添麻煩的。”媽媽欣慰地點點頭。不過,妍妍似乎想起了什麼,接著說道:“不行,我還得去。”媽媽很驚訝,便問為什麼?妍妍回答說:“姑姑姑父照顧奶奶,肯定沒時間做飯。媽媽你不要忘了,我可是從8歲多就開始會做飯了,我要去給他們做飯。”
出於對女兒的信任,妍妍媽答應下來,然後和姑姑溝通了一下,姑姑也正求之不得呢,便爽快地答應了。
正是因為妍妍的到來並及時為他們做好了飯菜,讓疲憊了一天的姑姑姑父及時地吃上了家裏的熱飯,恢複了體力。
看得出,事例中的妍妍的確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姑姑姑父如此喜歡她、信任她。而妍妍的所作所為應該和媽媽的教導也是分不開的。
可是看看現實中很多父母,他們總覺得,孩子出去拜訪,有些事情到時候再交代也不晚,因此對拜訪禮儀的培養不太重視,其實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彬彬有禮、文雅大方的人,拜訪的禮儀可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
1.讓孩子知道拜訪中的相邀禮儀
無論是因公還是因私,去別人家拜訪都要事先和被訪者進行電話聯係,提前溝通,讓別人做好準備,這主要包括4點:第一,告訴對方自己是誰,第二,詢問被訪者何時方便,第三,提出拜訪的理由,第四,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定下具體時間和地點。
在相邀禮儀當中,需要注意拜訪別人並非強迫他人接待,而應在別人自願和統一的情況下進行,同時避開吃飯和休息,特別是午睡時間,並向對方表示感謝。
2.要孩子懂得拜訪中的舉止禮儀
①要遵守時間,約定的是幾點,一定要在約定的時間裏到達,有特殊情況要提前告知主人。
②講究敲門的藝術。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要教孩子按響門鈴或敲門後耐心等待。如果是敲門,要用食指力度適中地敲擊三下,等待回音,如無回應,可稍加力度,再敲三下,有人開門則隱立於右門框邊,等門開的時候再向前邁步,和主人握手。
③進門後引導孩子主動將鞋子擺放整齊,主人不讓座,不要讓孩子隨便坐下,假如主人是長輩,則必須等其落座後才能坐下,同時稱“謝謝”。若主人給孩子糖果,要讓孩子說感謝的話,並雙手接過,即使是去很熟悉的朋友家,也要讓孩子隨時注意,以培養良好的習慣。
④和主人談話時,語言要客氣,不要太過隨便,同時交代孩子不能隨便亂動別人東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允許,玩耍時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後要將東西放回原位。
⑤談話時間不要過長,告辭時要向主人表示感謝和打擾,出門後說:“請留步”,並告別。
3.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做客拜訪應選擇對方方便的時間,一般為假日的下午或平時晚飯之後,同時盡早通知,以免撲空或打亂對方的日程安排。約定時間後,不要輕易失約或遲到,假如確有特殊情況,則一定設法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以免耽誤別人時間。
②拜訪時要先按門鈴或輕輕敲門,避免敲門聲太重太急,或不停按壓門鈴,即使主人家的門是敞開的,不經允許也不能進入,必須要得到主人首肯才能進門。
③進門後,要將隨身攜帶的外套等物品放在主人指定的位置,對室內其他人,無論是否認識都要主動打招呼,並教孩子如何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