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2 / 3)

用真誠和熱情接待來客

“我的熱情好像一把火……”這首膾炙人口的歌,唱出了熱情的“溫度”——像火一般。其實,當一個人以客人的身份被招待的時候,無不希望對方有飽滿的熱情。不妨想想看,當我們去別人家做客,主人流露出的是一張冷若冰霜的臉或者不周到的照顧時,我們的心裏會做何感想?這樣的主人在我們心裏會留下什麼印象?

推己及人,換作我們是主人的時候,前來做客的客人同樣希望我們能夠用熱切的笑臉、周到的招待來對待他們,這樣對方會覺得我們重視他、尊重他,從而更願意和我們打交道。

因此,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受人尊敬和喜愛的人,作為家長,有必要提早教會孩子用火一般的熱情來迎接和招待前來的客人,這不但體現出他的禮儀修養,而且還會積攢更高的人氣,讓更多的人喜歡自己。

“五一”勞動節放假的時候,楊先生邀請了自己的幾個同事來家裏打牌。由於房間較小,客人們隻能在客廳裏打牌。可是,這下讓兒子壯壯不開心了,因為他還要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超獸武裝》呢。

在客人們到來前,爸爸就做壯壯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夠讓出客廳,先到臥室或者小區裏玩一會兒,等叔叔們打牌結束後再來看動畫片,壯壯勉為其難地答應了,爸爸很是欣慰。

可是,當客人們到來後,爸爸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而壯壯卻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叔叔們熱情地和他打著招呼,可他就像沒聽到似的。爸爸看在眼裏,非常氣憤,就狠狠地瞪了壯壯一眼,並命令他去臥室裏玩。

這下可不得了,壯壯哇哇大哭起來,邊哭還邊嚷:“爸爸壞蛋,爸爸壞蛋,憑什麼你在客廳打牌,不讓我看動畫片?我就要看,就要看!”見兒子這樣的反應,爸爸的臉上非常掛不住,情急之下,他奪過壯壯手裏的遙控器就朝地上摔去。

同事們一看這情景,忙說改天再玩,大家不無沮喪地離開了。

事例中的壯壯做得實在不好,他沒有遵守和爸爸的約定,更沒有在客人到來的時候熱情地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是很難讓周圍的人喜歡的。盡管壯壯爸也不應該對兒子大發雷霆,但是麵對這樣的情況,還真能考驗家長的耐力,恐怕很難有父母能“淡定”吧。

俗話說:“來的都是客。”不管是家長的朋友、同事,還是自己的小夥伴,隻要來到家中的,都應該禮貌地對待,而千萬不能像事例中的壯壯那樣不懂禮貌,讓家長難堪。

1.讓孩子熱情迎接前來的客人

客人到來後,我們要麵帶微笑問候客人,然後請客人進屋落座,同時注意把客人的衣服、換下來的鞋子等放好。如果客人來時,家裏還有別的客人,那麼要彼此進行介紹。

2.教孩子懂得禮貌待人

招待客人的時候,我們要主動為客人敬茶、遞水等。同時,倒茶水時要把握好量,不應太滿,俗話說“深酒淺茶”,就是這個道理。對待客人,要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不可三心二意,更不能冷落客人,即使是無意也不行。和客人聊天的時候,要全神貫注,不要東張西望,不要翻看書籍或者報紙,也不要輕易打斷對方談話。假如客人到來的時候正趕上自己吃飯,應主動詢問客人是否吃過,如果沒吃,應邀請客人一起用餐;這時候,要先安排客人坐下,看電視或者讀報紙,待自己吃完飯馬上接待客人。

3.家長不在家時,“小鬼”來當家

有時候客人的到訪很偶然,而爸爸媽媽又恰巧沒在家,這時候作為小主人,應該禮貌地向客人問候,並邀請至室內落座,然後為其倒茶水。如果家長很快就會回來,可以告訴前來的客人稍等一會兒;如果家長一時回不來或者客人急著要走,那麼則應該詢問客人有什麼事需要自己向父母轉告。當然,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當父母不在家,突然有客人到訪,一定要先確定是熟悉的並且是關係友好的人,才為其開門,以防有壞人上門偷盜或者做其他不法之事。

引導孩子和小客人和平相處

現代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裏缺乏玩伴,這讓孩子們很容易形成難以接納別人的態度和習慣,比如,家裏來了小客人,他不但不會熱情相待,而且還“自私”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書本等藏起來,不讓對方碰一下。

還有的孩子因為父母張羅著照顧小客人而“吃醋”,看見媽媽像對自己一樣對待其他孩子時,就會誤以為自己將要失去媽媽,感到危機和失落。

事實上,這兩種問題都是孩子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也是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告訴我們:“兒童在2~7歲階段,道德認識發展是直觀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沒有主觀的責任感,這時的孩子很少考慮到別人,不能設身處地、客觀地看問題。”因此,“自私”其實是孩子的天性,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不能拿成人的品德標準去評價孩子。

另外,對於孩子來說,家裏來客人真的是件大事,小客人既要分走自己好吃的,又要分走好玩的,還跟自己搶奪媽媽的愛。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隻要家長給予正確而及時的引導,孩子就能逐漸轉變想法,用歡迎、友好的姿態來對待小客人了。

磊磊最害怕的就是家裏來小客人了,因為他感覺,那樣自己在這個家的地位就要下降,爸爸媽媽不但會像照顧自己一樣照顧小客人,而且還讓自己給小客人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

所以,每當有小客人來家裏,磊磊都提前把自己的寶貝們藏起來。

媽媽發現了兒子的這一問題,打算采取點兒方法給他“治一治”。

這天,媽媽跟磊磊說:“我們來做一個遊戲,磊磊是小客人,媽媽是主人……”磊磊很開心地答應下來。

媽媽特意準備了一款磊磊非常喜歡的玩具,但在遊戲過程中,就在磊磊想玩那款玩具的時候,媽媽故意拒絕了他,並告訴他,那是媽媽的玩具,不能讓他玩。

當磊磊被媽媽拒絕第三次的時候,他再也承受不了難過的情緒,哇哇地哭了起來。

這時候,媽媽安撫他說:“平時家裏來小客人,你都不肯借玩具給他們玩,他們也會很傷心難過。要是你願意借給他們,大家一起分享不是很好嗎?”

聽了媽媽的話,磊磊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他馬上去把自己最喜愛的玩具——迪迦奧特曼拿了出來,放到了媽媽手裏,媽媽也很愉快地把新玩具拿給磊磊玩。

通過這次演練,磊磊在對待小客人方麵有了很大改觀,他開始願意拿著自己喜愛的東西和小客人分享了。每到這時,媽媽都會投來欣慰和讚賞的目光。

孩子就是一棵小樹苗,長成什麼樣全在於大人給予怎樣的引導。如果我們采取科學的方法、正確的態度教導孩子,那麼他就會成為一棵受人敬仰的參天大樹。

1.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

那些不喜歡和小客人玩耍的孩子,或者不舍得把自己喜愛的東西拿出來和小客人分享的孩子,都說明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裏對小主人的意識不夠強,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主人,並讓孩子明白,分享並不意味著失去,而是會讓他們得到更多友誼與快樂。

2.邀請孩子參與到照顧小客人的事情上來

如果父母隻顧照顧小客人,而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旁不管,那麼孩子自然會產生一種失落感。為此,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照顧小客人。比如幫小客人端水時,我們可以讓小主人去做這件事。還有,如果小客人年齡比小主人年齡小,我們可以引導小主人,讓他帶著小客人玩,教給他一些有趣的遊戲,等等。這樣,孩子就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更會產生一種“我是主人”的感覺。

3.切忌批評指責孩子

對孩子的批評看似是件小事,但實際上卻蘊涵著太多的學問,批評永遠不要成為隨意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方式,所以,不管孩子的表現是好是壞,大人要做的就是鼓勵、引導,而不是批評,否則孩子會更難以和小客人合得來,而這樣的孩子也就顯得越發沒禮貌了。

怎樣讓“人來瘋”型的孩子熱情而有禮

孩子活潑調皮是正常不過的事,但有些孩子的活潑調皮則視特定的場合和環境,比如人越多越能鬧。通常,我們管這類孩子叫做“人來瘋”。

我們知道,當有客人前來拜訪,家裏自然會熱鬧起來,這時候如果孩子是個小小的“人來瘋”的話,那麼就會讓很多既定的安排被搞得一團糟,大人也會覺得在客人麵前丟麵子。

那麼,“人來瘋”是天生的嗎?有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的這種性情呢?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來瘋”是2~7歲的孩子經常出現的一種行為,但這是幼兒心理活動體現於行為的表現,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它具有一定普遍性,與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著密切關係,與家庭教育、父母對其的重視程度等都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