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經濟形勢和政策建議
主題閱讀
作者:祝寶良
2012年,我國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緩升的淺U型走勢,全年經濟增長7.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200萬人,實現了年初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展望2013年,全球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複蘇仍將緩慢。國內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組合政策措施將進一步顯效,企業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我國經濟增長有望企穩緩升。預計全年經濟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左右。
閱讀1
2012年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進入2012年,我國經濟延續了2011年以來的減速態勢逐季下滑。為遏製經濟減緩的勢頭,2012年5月開始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綜合運用利率、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金融手段增加市場流動性,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和中小企業稅費優惠等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把擴大內需作為著力點,加快啟動帶動力強的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出台鼓勵民間投資實施細則,增加低收入群眾收入,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這些措施陸續出台並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開始出現企穩回升的勢頭,實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目標,也為2013年經濟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
1、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基本實現。到2012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前三季度經濟增長7.7%,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比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僅為8.9%,為2009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隨著去年5月份以來宏觀調控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從9月起我國經濟增長開始呈現出穩中緩升的態勢,工業生產速度逐月提高,預計四季度經濟回升至7.8%左右,全年經濟增長7.7%。與此同時,就業形勢穩定,1-11月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高於前年同期水平,失業率維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
2、國內最終需求支撐作用增強。去年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7%,增幅同比放緩3.8個百分點,消除價格因素,實際投資量比前年同期有所提高。從分項投資看,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先降後升增長13.9%,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長22.8%,同比下降8.7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長16.7%,降幅達到13.2個百分點。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逐月加快,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4.2%,比上年同期回落2.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增幅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由於實際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特別是農民收入連續兩年高於經濟增幅,糧油、紡織、通訊、建材等商品銷售增長較快。
3、進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國際貿易份額繼續提高。去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債務危機繼續惡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減速,導致我國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同時,企業消減庫存,進口品價格下降,進口增速回落幅度更大。1-11月份,出口增長7.3%,進口增長4.1%,貿易順差1995億美元,增加44%。我國外貿的貿易夥伴結構、貿易方式結構、出口產品結構、貿易主體格局、區域外貿結構等方麵都有所改善,企業競爭力和出口產品質量繼續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由2011年10.5%提高到去年1-9月的11.1%。
4、企業庫存大幅度下降。自從2011年四季度以來,企業的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速不斷下滑,去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同比增長8.3%,低於當月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庫存增量從年初的下降20%左右擴大到10月的下降60%左右,表明企業產成品庫存壓力在減少,企業消減庫存的速度較快。這次企業去庫存下拉經濟下降約0.8個百分點。
5、總體通脹壓力減小。國內經濟減速過程中總供求矛盾明顯緩解,部分製造業產能甚至出現嚴重過剩,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有所回落,2012年上半年我國物價漲幅呈現逐月回落走勢。自去年8月份以來,國際玉米、大豆價格大幅上漲,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和歐洲央行直接貨幣購買政策出台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國內食品、原材料價格出現小幅上漲,服務業產品價格也由於低端勞動者工資提高處於穩中緩升的走勢,我國物價總水平呈現溫和回升的勢頭。去年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7%,較前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7%,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堅持搞好房地產調控不動搖,遏製了房價的過快上漲,按照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麵積計算,1-11月份全國商品房平均價格上漲6.5%,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
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幾個結論。首先,從經濟增長、就業和物價的關係看,我國失業率較低,物價降至溫和水平,說明我國經濟仍在合理區間內運行。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很大程度上是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減慢的結果,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由於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資本邊際收益降低,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已從過去平均10%左右降至目前的8%左右。其次,工業品出廠價格下跌幅度較大,說明工業部門產能過剩,供給大於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工業生產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工業增長相對偏弱,總體經濟在潛在水平的下沿運行。這與房地產投資減緩、企業庫存周期性調整、出口下降較快等需求不足有關。第三,經濟自主增長動力仍顯不足,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去年9月份以來的經濟回升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加快的結果,企業自主投資動力相對不足。
閱讀2
201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
1、國際經濟略好於上年,對我國經濟整體影響不會好轉。2013年國際經濟環境依然複雜多變。美國“財政懸崖”引致的財政政策調整會使美國經濟受到一定衝擊。歐元區“經濟增長”與“財政緊縮”的兩難選擇導致歐洲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日本巨額債務、增稅措施和內需不足使經濟難有起色。全球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緩,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資源出口國受到衝擊。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各國對國際市場激烈爭奪,對本國市場大力保護,貿易戰和彙率戰不斷升級。與此同時,全球充裕的流動性將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全球通脹風險有所抬頭。
2013年全球經濟有利因素也在逐漸增多,世界經濟略有改善,預計2013年世界經濟增長3.5%左右,略高於2012年3.3%的水平。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好轉,頁岩氣大規模開發降低能源成本,帶動相關產業投資增長,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新技術優勢也正帶動高端製造業發展,美國經濟仍會繼續複蘇。德國等國捍衛歐元和歐元區的立場堅決,歐洲央行推出“直接貨幣交易計劃”有利於穩定歐洲金融市場,使歐債危機對歐洲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衝擊得到緩解,歐洲經濟2013年表現可望略好於去年。印度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加快結構調整和開放步伐,印度近期放開了零售、航空和廣播電視等行業外資持股比例,並出售大型國有公司股份,遏製經濟增速日益下滑的局麵;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推進遠東開發將加速“新經濟”進程。
2、製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當前,國際經濟低迷不振、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以及經濟周期性減速問題相互交織,使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工業企業經營困難。近年來,我國的勞動力供給發生轉折性變化,15-64歲總勞動人口在2012年達到10億人高峰後開始穩步下降,低端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較為明顯,這雖然有利於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費率,但也在短期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個百分點,在基準貸款利率下降0.5個百分點的情況下,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提高8個百分點。此外,土地價格上漲,環境保護支出增加,企業生產和經營成本明顯上升。部分企業開工不足並大量減少庫存,企業的折舊成本增加,企業效益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部分企業出現虧損。2012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0.5%,增幅同比減緩2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