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輔助最大的作用還是那個先手開團的大招,簡單來說跟沒用也沒什麼區別,每次寒冰開大都等於彩票抽獎環節。中就是中了,沒種就賠兩塊錢。如果說哪個輔助最容易空大,毫無疑問,不是琴女而是寒冰。
中單的折疊刀不是很想把寒冰讓給礙眼,因為他想玩中單poke寒冰,就是那種出蛋刀主W出CD鞋子一路刷到底的套路。比起蛋帽的發條要早得多,而蛋帽發條在路人局出現要比在比賽中出現早更多更多。
這種寒冰在S4打野裝備改版的第一時間就出現了,許多寒冰玩家將其奉若寒冰的一條全新出路。很可惜,事實證明沒有絲毫爆發的中單真的怕強開。如果能規避強開風險,這個玩法倒是很適合塔下poke,可寒冰的大又是一個強有力的強開技能,這使得這個英雄的定位非常模糊,注定火不起來。如果真要給中單寒冰配一個合適陣容的話,上單蒙多、打野主W螳螂和下路錘石小炮或許是個辦法。
由於安靈的豬妹不能打野,她又不會用其他英雄,那麼剩下的選擇也就隻有讓她去打中單,和折疊刀去對線了。
讓一個白銀級的妹子玩家去跟國際一流中單對線,這簡直是開玩笑,而且用的還是豬妹這種近戰。如果折疊刀真的要用寒冰的話,估計一級他學的不是E技能的話,他上來就能給豬妹點成殘疾人,雙召全交搞不好都能單殺。
不過就算變成這樣也沒什麼,反正就是一個娛樂,打成什麼樣都隨意,又不是世界總決賽。
大屏幕那邊,黑嫂的零用錢大作戰完敗,被女人們拉著聊天去了。很顯然,這幫人也是了解到了黑嫂玩遊戲的戰鬥力,決定不再折騰她,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嘮家常比較好。
在席的客人之中不會玩LOL的機會沒有,就跟沒多少人不會爐石一樣,這兩個遊戲已經成為文化,屬於那種如果不了解,會和朋友同事失去很多重要話題的東西。因此,大屏幕在一番爭奪之後,被LOL眾給搶了過來,屏幕進入了OB畫麵。
遊戲成為一種社會文化,這在中國來說算是新鮮事,但對於美國這個電子遊戲發源地和日本這個遊戲二次發源地來說已經是常態。
美國善於開發技術,日本善於將技術民用化,這是世界村的分工,目前已經很難改變了。最近由於著名中古遊戲評測人員噴神james的大電影在國內造成一定影響,有關於電影中那早已被傳說傳爛掉的雅達利與ET外星人卡帶的故事又被翻出來說。許多跟風的視頻博客也借著東風和電影裏的內容,說了很多關於《ET》這款曾經毀滅了美國電子遊戲產業遊戲。
電影改編的遊戲通常都沒什麼好結果,這基本上已經算是一個定數。早年間的遊戲還好,有許多可以一玩的電影改編遊戲,比如《機械戰警》《侏羅紀公園》等。最近幾年,大概也隻有一款《貝奧武夫》算是良心做,甚至比電影還良心。
在如今這個電影行業被好萊塢完全掌控的世界,好萊塢電影人把製作電影相關遊戲當做電影的一個宣傳手段,屬於廣告營銷的一部分。在電影播出之前拿出一部分廣告費用,找一個工作效率高收費低的遊戲製作小組,讓他們在半年內趕出一款遊戲出來。
至於遊戲中的內容,基本上跟電影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遊戲製作小組在被要求製作遊戲的時候,電影還沒上映。由於保密原則,很多製作小組連電影的劇本都沒有,隻有一個基本大綱,更多的是連大綱都不存在,隻知道一個片名和主演人員。
於是乎這些小組隻能通過自己的腦補,來為這個保密工作做的過於優良的影片製作遊戲,成品自然不必提,就連遊戲中的boss跟電影中的boss都完全不同。。當然也有一些遊戲製作組拿到了電影分鏡、場景設計和完整的劇本,能夠在遊戲裏一定程度的還原電影,但由於製作周期通常在半年或者二十周,在如今這個遊戲製作周期普遍一年以上的環境,這點時間很難保證水準。
當年的ET,製作周期據說隻有短短的兩個禮拜,而雅達利買來《ET》的版權卻花了兩千三百萬美金。這兩個禮拜的周期是為了趕上聖誕檔,而製作者方麵隻有一人,是大名鼎鼎的怪物級遊戲《太空侵略者》製作者。
一個製作周期為兩周,人工僅為一人的遊戲,被放在美帝國主義家庭的聖誕樹下。在聖誕節之後,雅達利和整個美國遊戲產業爆炸了。
經濟學上有一種理論叫做‘去產能化’,當年美國裏跟總理將牛奶傾倒入密西西比河,屠殺奶牛,希望通過銷毀囤積商品和牛奶產能的方式,讓奶製品回歸正常價格。這種凱恩斯主張的經濟幹涉是否管用因為二戰的原因,沒能很好的得到測量數據,到現在為止仍然被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國內學者恥笑。國內學者經常抨擊美國人,把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喝,以此揭露資本主義的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