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許多年前的事情。林林和默默是同班同學,而且兩家又是鄰居,所以孩子放學後,都喜歡紮堆在一起寫作業。有一次,林林很快就把作業寫完了,而默默才剛完成了一半。於是林林就說:“如此簡單的作業,你還寫這麼久呀!”言下之意是說,你好笨啊!剛巧這句話被一旁的媽媽聽到了。因為林林家境貧寒,曾多次受恩於默默家的幫助。所以媽媽就走上前,一把撕碎了林林的作業本,沒好氣地說道:“寫得快有什麼用,給我重新寫一遍。”林林迫於媽媽的威嚴,隻得重新寫了一遍。由於默默寫作業總是三心二意,所以林林很快就又超過了默默。這下媽媽更不高興了,更何況默默的媽媽也在跟前。於是媽媽故伎重施,再次找理由撕碎了兒子的作業,最終讓默默先於林林完成了作業。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林林母親的做法完全是錯誤的。在她看來,默默家有恩於自己家,所以自己的兒子不能先於默默提前完成作業,否則就是對他們家的不恭敬。其實媽媽忘記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競爭。隻有競爭才能生存,倘若媽媽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殘酷地剝奪了他們勇於競爭的權利。那麼當他們長大之後,就將會永遠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當今世界是一個充滿了挑戰和殘酷競爭的世界。媽媽應該教育孩子從小樹立競爭的意識,學習做一名文明社會裏充滿進取心和競爭力的征服者。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麗麗數學考試得了95分,位列全班第三名。於是她很高興地把考卷給媽媽看。媽媽勉勵她說:“學習和跑步一樣,當別人跑百米14秒,你要跑13秒。別人不服氣,練了一段時間跑了12.5秒,又超過了你。你服氣了,不練了,就不能進步了。你不服氣,繼續練,就可能達到12秒、11-8秒,甚至達到11.5秒。所以隻有在不斷的競爭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古人日:“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就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競爭。在激烈的競爭浪潮中,隻有激流勇進、浪遏飛舟,才能時刻走在最前沿。倘若安於現狀,裹足不前,那麼結局隻能有一個,而且是唯一的一個,那就是——失敗。所以麗麗的母親是正確的,她既肯定了麗麗所取得的好成績,同時又不忘提醒麗麗“不進則退”的道理。
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的媽媽都能如此“聖明”。她們為了促使孩子能更好地學習,往往采取物質刺激的方式,這樣就導致了孩子錯誤地認為,學習不是給自己學的,而是為了媽媽學的,為了媽媽允諾下的豐厚獎賞學的。所以一旦當這些優越條件不複存在的時候,孩子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媽媽的做法是欠考慮的。她們必須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到,無論是學習,還是將來走向社會,他們所麵臨的絕不僅僅隻是獎賞,還有更為激烈和殘酷的競爭。可以說,誰具備了競爭力,誰就贏得了勝利。
也許有些媽媽會問,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呢?教育專家建議如下:
1.樹立主人意識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無法獨立生活的人,是沒有資格去參加競爭的,更不用說去贏得競爭。媽媽要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競爭賽場上的強者,必須培養他們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獨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正好一篇文章所說:我們不是大自然的“客人”,而是它們的“主人”。
2.隻有強者才是勝利者所謂的“強者”應該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脫穎而出”的人。
他們不是像一隻溫順的羔羊任人驅趕,而是一隻凶悍的狼,馳騁在莽莽的草原,把所有的生物都當做自己可以捕食的對象。
倘若你希望孩子是謙謙君子般的溫良,那麼就注定他成不了強者,也成不了勝利者。
3.要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有一位著名企業家說,任何一個企業或單位,除了領導之外,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員工具有危機意識。他們從來不會關心企業這個月有沒有賺到錢,他們從不會關心企業如何才能做的更強。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孩子身上。孟子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至理名言。
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應注意以下兩點:
(1)熏陶。媽媽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會在無形中熏陶自己的孩子。媽媽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剛開始這家企業比較紅火,待遇不錯,但她並沒有被眼前的紅火衝昏頭腦,她認為過度的紅火可能就是危機來臨的先兆。她一直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危機意識非常強烈。她酷愛技術鑽研,十幾年如一日地研究,讓她在專業領域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後來這家企業走向低穀,媽媽不得不走進了人才市場。這時她“十年磨一劍”的紮實功底就派上了用場。在一次招聘會上,她找到了自己發展的空間,隻有中專文憑的她竟被聘為一家大企業的設計。正是由於媽媽的危機意識,使得她在競爭中獲得了成功,並在生活中影響和培養了兒子的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
(2)學習。未來的社會競爭是異常激烈的,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能應對日益複雜的變化。所以媽媽應時刻叮囑孩子,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溺愛,給孩子提供安樂的“窩巢”。
4.培養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媽媽應本著對孩子以及社會負責的態度,給孩子灌輸科學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意識。同時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過程中,媽媽應注意以下兩點:
(1)競爭不是鬥爭。媽媽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要告訴孩子把競爭與鬥爭區分開來。競爭是雙方按照規則,主要用發展自我的方式去超越對方;鬥爭是雙方各施陰謀詭計,主要用傷害對方的方式去戰勝對方。競爭能使雙方、社會都得到發展,鬥爭則常常是兩敗俱傷,並且,現代社會的競爭是一種在合作前提下的競爭,媽媽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更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他們懂得沒有合作就沒有競爭。此外,通過比較尋找差距是為了激發競爭,不是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失去競爭的動力,或忌妒別人的成功而使心態不平衡。總之,要讓孩子在健康有序的競爭環境下陽光成長。
(2)尊重競爭對手。競爭中的對手,並不是戰場中的敵人,所以媽媽要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對手。隻有尊重對手,才能充分了解對手。真正的強者是尊重對手的,因為隻有尊重對手才能證明強者存在的價值。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懂得尊重對手,也不了解對手,單憑一番爭強好勝的熱情,就去和對手一較高低。一旦失敗,便無法接受對手比自己強的事實,於是就忌妒對手,甚至攻擊和醜化對手。還有的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敢參與競爭了。是否尊重對手,決定著自己能否超越對手。聰明的人都善於尊重對手,向對手學習。對於強者來說,這世界要是沒有了對手,他們會感到孤獨,甚至會發瘋。因為隻有對手才能證明強者的價值。
總而言之,隻有競爭才有機會,讓孩子多一份競爭意識,就是多一份成功的把握!
讓孩子遠離挫折的困擾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其實受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麵對挫折。古人雲:“失敗是成功之母”,更何況隻是區區受挫呢?所以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培養。
小雨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媽媽的心就像刀絞一樣地痛,但她還;黽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於是媽媽來到小雨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相信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勇敢的孩子,你一定要答應媽媽,你能做到。”媽媽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小雨的心扉,他撲到母親懷裏“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陪兒子練習走路,做體操,而且每次訓練中,媽媽總是滿懷希望的對他說:“好孩子,你真是太棒了,比前幾次進步多了,下一次一定會更棒!”小雨就這樣在母親的幫助下,一天天地進步。
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但她還堅持下床按計劃幫助小雨練習走路。黃豆般大小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兒子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通過此事,兒子大受感動,媽媽的努力付出,讓他終於戰勝了挫折,重新找回了希望。雖然疾病讓他雙腿殘疾,但是卻不能打垮生活的勇氣。於是他把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並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讚賞。
小雨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其實挫折就像一根彈簧,隻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它,那麼它就將會像塵埃一樣卑微和渺小了。
當然,我們真誠地希望孩子們永遠像天使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世事多舛,挫折之事時有發生。例如孩子考試不及格,沒有考上理想的中學,或者比賽中沒有取得好成績等等。那麼當孩子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曾經見過這樣一件事情。
寒假考試中,壯壯數學隻考了56分。媽媽讓他脫了衣服跪在地上,做深刻反省。媽媽十分氣憤地說道:“考了這麼差的成績,你怎麼還有臉麵活在世上,你怎麼不去死呀!”壯壯委屈地流著淚解釋說:“我不是最差的,是因為考題太難才沒有考好的。”沒想到,媽媽聽罷更加氣憤了,她隻認為這是壯壯為自己沒考好編織的理由和借口。於是她氣不打一處來地抓過兒子,就劈頭蓋臉地一頓毒打。而且一邊打,一邊罵道:
“你這不爭氣的孩子,考試不及格,我的臉都被你丟盡了,你去死,去死呀!”壯壯是個要強的孩子,在媽媽的“淩辱”之下,他覺得已經失去了活著的尊嚴和意義。於是當他獨自回到房間,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選擇了輕生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幸虧被媽媽及時發現,搶救了過來。但是從那以後,壯壯就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而媽媽則終日以淚洗麵,悔不該當初,可惜,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
看著這個故事,我們會感到痛心疾首。孩子沒有考出好成績,已然是羞愧萬分了,可是媽媽在這個時候,不僅不能張開寬容的臂膀給予他安慰,幫助孩子戰勝挫折,反而落井下石、雪上加霜,最終導致了這幕悲劇的發生。
孩子處在發育期,心靈比較脆弱,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尤其是受到挫折的撞擊時,他們的心靈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坍塌。兒童心理專家研究表明,孩子遭受挫折,通常是由以下幾個方麵造成的:
1.美好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一般情況下,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她們總是給孩子製定太過於完美的奮鬥目標,當孩子難以實現目標時,現實和理想之間就會形成差距,而這種差距就是造成孩子受挫的根本原因。
當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真誠地希望,孩子能實現理想中的目標,但由於現實生活中還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製,在達到這種目標之前,還會出現許多困難和挫折。那麼在不顧客觀環境條件的限製下,一味地追求完美的目標就有可能失敗,就有可能受挫。就像故事中的壯壯,他本來就是一位愛學習的好孩子,當考試不理想時,他也會感到愧疚。但是在媽媽的心中他隻能考“100分”,因為他是媽媽的驕傲,56分是絕對不容許發生的。所以當雙百和56分之間形成巨大落差時,媽媽為之瘋狂了,孩子也徹底崩潰了。
2.缺乏必要的抗挫免疫力由於每個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同,所以有的孩子即便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也會坦然處之、置之不理,而有的孩子就會像壯壯一樣,受到挫折和委屈,就感到失去了麵子,因此產生了輕生的念頭。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而每個孩子對挫折的感受又各有不同,所以這就要求每個媽媽根據孩子的不同個性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
一般來說,孩子受到了挫折,媽媽應該鼓勵他們從挫折失敗中獲取經驗,同時也有必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挫折情境來鍛煉他們的挫折耐受力。總之提高孩子的挫折耐受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3.精神壓力太大導致受挫秦嵐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中屬數一數二的,她是班級學習委員,同時她又是學校的文藝工作負責人,還參加了樂器小組,經常要外出接待外賓……結果由於各種活動無法同時達到滿足,於是她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學習成績也下降了,樂器也拉得不如以前了,校文藝工作也無心去搞了。從此她便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智商,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一度陷入了焦慮和痛苦之中而無法自拔。
其實秦嵐的故事,正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再現。秦嵐並非是能力不足,也不是智商下滑,而是沉重的精神壓力,導致了精神疲倦。倘若媽媽能開導秦嵐放棄一些“職務”,專心做一件事情,也許她就不會這麼痛苦和無法自拔了。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受挫的基本原因,那麼媽媽又該如何防患於未然,或者當孩子已然身處挫折的泥淖,又該如何把他們拉上岸呢?
(1)理解和寬容。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打擊時,媽媽首先要對孩子采取理解和寬容的態度,並以這種態度影響孩子,讓孩子養成對挫折的寬容心態。有寬容心的人,他的世界就時刻充滿了陽光,因為寬容他們就看到了希望。
但是讓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並不意味著對挫折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似乎它自己就會過去,或者強作歡笑,裝作不在乎的樣子,采取這種逃避的態度也是不健康的。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媽媽應該引導孩子從挫折或者失敗中吸取經驗,從而在以後的道路上遇挫時能勇於麵對,戰而勝之。
(2)給孩子多一些鼓勵。每當聽到孩子說:“我怎麼又考這麼差”、“我真笨”、“我太醜了”、“我太無能了”,以及“我騎不了自行車”等等的時候,媽媽都應及時鼓勵他要有自信心,用樸實的、積極的和鼓勵的語言對孩子說:“如果你努力,你可以做任何事”,或者“如果你努力,就能解開這道題”。
(3)讓孩子有清楚的認識。當媽媽為孩子定的目標過高,超過了他們的實際能力時,就容易因為他們達不到預定的目的,而產生挫折感。所以媽媽應該正確地認識孩子,確立適合孩子的各種目標,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目標太高容易使孩子經曆挫折、喪失信心,這對他們的進一步成長非常不利。同時媽媽還要引導孩子自己也要有個清楚的認識。隻有這樣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才能量力而行,避免再次受挫。
(4)泰然處之成與敗。無論是成功還是受挫失敗,都要讓孩子明白自身的價值所在。孩子不可能在學習上總是第一名,不可能總在比賽中取勝,不可能總是獲得獎狀。但是他可以總是想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重要的人。
挫折和成功兩者如影隨形,好孩子在好媽媽的教導下,一定會緊緊地拉著成功的手,在陽光下、在草地上,一起放聲歌唱,讓挫折的陰影永遠背向太陽。
勇氣創造神奇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奇跡往往是在勇氣之中創造出來的。”其實不然,勇氣創造出來的絕不僅僅隻是奇跡,還有其他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把一隻鷹和一群雞放在一起喂養,漸漸的鷹就失去了飛翔的功能。有一天,媽媽抓住這隻鷹,不止一次地把它扔向空中,試圖讓它飛上藍天,但是這隻鷹似乎真的變成了一隻雞,一次次地從高空中被摔下來,女兒對這種現象感到既有趣又好笑,她睜大眼睛望著媽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接著媽媽驅車把這隻鷹帶到了懸崖邊,下麵是令人膽寒的萬丈深淵,媽媽手中的鷹仍然還是萎縮作一團,沒有勇氣。可是當媽媽把鷹拋向深淵時,女兒驚愕地發現,這隻鷹迅速落向懸崖,在生與死抉擇的一刹那,它以令人驚歎的速度迅速又飛起來,飛向那浩蕩無比的遠空,在空中它恢複了鷹的雄姿,振動著雙翅,威風無比。
在生與死的邊緣,這隻鷹用勇氣挽回了生命。倘若在最後的一刹那,這隻鷹沒有鼓動起翅膀,展翅高飛。那麼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其實有時候人和鷹的處境是一樣的,都需要用勇氣去改變人生和命運。
小米患了一種奇特的怪病,她的容顏不可思議地變化著,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她的容貌仿佛一下子蒼老了幾十歲。對一個花季少女而言,沒有靚麗的容顏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從此後,小米開始變得羞於見人,一向活潑開朗的她,也變得沉默寡言。即便偶爾說幾句話,也是發脾氣。
有一次,體育課上她的麵具被淘氣的男生摘下了好幾次。她衝上去跟他們搶,男生就把麵具傳來傳去的當遊戲玩兒。小米氣憤不過,丟下麵具,流著淚跑回家了。
她一回到家,就一頭撲在媽媽的懷中,失聲痛哭了起來。她顫抖著說:“媽媽,我再也受不了了,求求你了,幫幫我吧!”看著女兒傷心不已的樣子,媽媽的心如刀割,她是多麼希望由自己去代替女兒受苦呀!可是她不能,她的淚水如決堤的洪水一般,湧了出來。
“好孩子,我們哪兒也不去了,就乖乖地待在家裏,媽媽養活你。”從此後,女兒就告別了學校。沒有朋友的生活,是孤單寂寞的。漸漸地,小米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壞。她開始無端地摔桌子,砸板凳,而且家裏所有的鏡子,都被她砸破了。
此時,媽媽感覺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小米很有可能會精神失常的。於是她決定幫助女兒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讓她重新回到朋友身邊,回到快樂和幸福身邊。
事情遠沒有媽媽想得那麼簡單。剛一開始的時候,媽媽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女兒不願意和任何人交流,也絕不願意走出房門半步,更不願意見到陌生人。
這可怎麼辦呢?就在媽媽束手無措的時候,突然從電視中看到一檔節目,給了她莫大的靈感。於是媽媽給小米買了一台電腦,並鼓勵她上網聊天。
幾天之後,有位聊得很好的網友,主動提出要跟小米視頻聊天。這下可把小米難住了,因為她怕網友見到了她的模樣,會從此離開她。
最後在網友的再三堅持和要求下,小米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小米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慢慢摘掉了自己的麵具。
一秒……二秒……一分鍾……五分鍾……小米的心仿佛是在油鍋裏煎熬。這期間,她沒有說一句話,網友也沒有說任何一句話。小米的心漸漸地變涼了。她知道網友看了她的真麵目後一定會離開她的。
“你很美。”小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用懷疑的眼神,盯著這三個字,許久許久。
“很高興,你終於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你是勇敢的,我為你鼓掌。”小米大惑不解地看著QQ聊天欄中的文字。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不開心,很多不如意。如果你不能鼓足勇氣克服它們,那麼受傷和痛苦的人,必定隻是你自己。其實不是生活和朋友遺棄了你,而是你遺棄了生活和朋友。”小米的心扉在這一刻被打開了。她的眼睛一下子濕潤了。她顫抖著打出了一行字:
“我想立刻見到你。”一個小時之後,小米和網友如約見麵了。對方也帶著一張格格不入的麵具。兩人見了麵,彼此麵麵相覷。過了良久,小米才開口說道:“感謝你,是你讓我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這時,網友的回答讓小米不禁感到了震顫。
網友說:“其實,最應該感謝的人是你母親。她從醫生那裏,知道了我的情況,並主動找到了我,希望通過我,喚起你對生活的熱愛和頑強活下去的勇氣。”小米聽完之後,哭得像淚人一樣。她衝到家,再次撲在媽媽的懷裏,失聲痛哭了。這是感激的淚水。
“我要重返校園了。”小米擦幹了眼淚說。
當小米回到闊別已久的課堂上時,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當初要是多一份勇氣,也許……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到母親節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她勇敢地站在了學校舉辦的“唱響母親”的文藝演出會場上,麵對台下1000多名師生,小米聲淚俱下地演唱了一曲《燭光裏的媽媽》,唱完後她摘下了麵具,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感謝媽媽,感謝媽媽給了我勇氣,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健康長壽!”小米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不管任何時候,生活都不曾離我們而去,離開我們的隻是那份失落的勇氣。倘若沒有勇氣的支撐,小米可能還蜷縮在獨孤的一角,暗自飲啜。如果沒有勇氣的支持,小米可能永遠再也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所以讓我們鼓足勇氣,對著所有的不悅和煩憂,大聲疾呼:“讓你們統統見鬼去吧!”還記得剛才提到的那隻鷹嗎?其實在自然界中,當幼鷹長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就會把巢穴裏的鋪墊物全部扔出去,這樣雛鷹們就會被樹枝上的針刺紮到。因此它們不得不爬到巢穴的邊緣,而這時,鷹媽媽就會把它們從巢穴的邊緣趕下去。當這些雛鷹開始墜向穀底的時候,它們就會拚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最後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隻老鷹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飛翔!
所以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打破一味溺愛的窠臼,讓他們像雛鷹很不情願離開它們巢穴一樣,承受生活中的變化、接受生活挑戰,從而激發出振翅高飛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