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時代價值(1 / 3)

論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時代價值

毛澤東思想研究

作者:胡濤

[摘 要]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基人和開拓者的毛澤東,其調查研究思想貫徹於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通過實踐總結,毛澤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思想。認真梳理和探討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在當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深刻的現實啟示。

[關鍵詞] 毛澤東 調查研究思想 時代價值

毛澤東在當年土地革命艱苦歲月中提出的“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1]P109的著名論斷,以及他後來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調查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思想。這一思想和工作方法,既對正處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擺脫蘇聯經驗“神聖化”和主觀主義的束縛,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重溫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對於全黨在新的形勢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奏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勁旋律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毛澤東是調查研究理論和實踐的開拓者。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在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同黨內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鬥爭中,提出了許多關於調查研究的精辟論述。他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一整套的方針政策,關於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和方針政策,大都是在係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的。毛澤東一生的豐功偉績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也都同調查研究緊密相連。調查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是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在認識論上的體現。眾所周知,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揭示了人的認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反映。我們搞調查研究,必須體現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毛澤東從青年時代開始,就把了解社會、了解中國擺在頭等重要地位,在他半個多世紀的政治生涯中,從現實社會中尋求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現實問題的方略,是他非常重視、經常應用的重要方法。正如《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那樣,“毛澤東同誌從來反對離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去研究馬克思主義”。他指出:“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1]P110因此,調查研究必須堅持“觀察的客觀性”,切忌主觀性。而要從客觀存在的真實情況出發,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的態度,決不可搞唯心論的先驗論,先入為主,自以為是,這是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反映論的認識規律,這樣的調查研究隻能給領導機關的決策幫倒忙。

2.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路線是曆史唯物主義群眾觀點的具體運用,是我們調查研究的根本遵循。毛澤東始終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2]P7901930年5月毛澤東在作尋烏調查時,除了找一部分當地的中下級幹部外,還找了普通農民、窮秀才、破產了的商會會長、在知縣衙門管錢糧的已經失了業的小官吏,他說這些人“是我的可敬愛的先生”,這些人“都給了我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2]P790。新中國成立後,他也曾多次強調,領導機關決定問題一定要同工農群眾商量,“各級黨委,不許不作調查研究工作。絕對禁止黨委少數人不作調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裏,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3]P582。此外,他還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黨的群眾路線和調查研究融為一體,化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公式,使之成為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毛澤東眼裏,調查研究是要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它的出發點是為人民服務,它的落腳點是解決人民的疾苦,這正是黨的群眾觀在調查研究工作中的生動體現。

3.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充滿著唯物主義辯證法。毛澤東自覺地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去分析事物,從總體上全麵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做到把個別和一般、典型調查和麵上了解情況結合起來,反對任何主觀性、片麵性和表麵性。他的調查研究思想和工作方法充滿著唯物主義辯證法。毛澤東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反複強調,調查研究要采取全麵的態度,作係統的曆史調查,不然猶如見樹木不見森林,仍舊沒有發言權。同時他一貫主張:在階級社會裏做社會調查,必須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他認為,“我們調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種社會階級”[1]P113,從而得出正確的階級估量,定出正確的鬥爭策略。我們考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就會發現階級分析方法貫穿於他每次調查的全過程,體現在他寫的每篇調查研究材料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對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和同盟軍等問題的認識,都是建立在對中國社會各階級及其關係的調查了解基礎之上的。盡管他在晚年把階級鬥爭擴大化,“以階級鬥爭為綱”,犯了錯誤,我們卻不能因此就否定他在調查研究中階級分析的方法。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要透過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認識社會生活的本質,掌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就要把調查研究中階級分析法賦予新的含義和新的要求,不能形而上學地照搬照套。

二、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體現了科學精神,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不僅從思想上、理論上反複教育全黨同誌認識調查研究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積極組織廣大幹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活動,而且還悉心告訴大家怎樣科學地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調查研究的態度、作風和方式方法等問題做了科學的論述和理論概括,體現了科學精神,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1.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在實踐方式上堅持“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的有機統一。為了幫助廣大幹部到群眾實踐中去做調查研究工作,毛澤東根據新中國成立後的新情況、新經驗,曾簡明而通俗地提出了“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兩種調查研究方法。所謂“走馬看花”,就是利用一點時間,到下麵去,到工廠、農村去看一看、轉一轉。毛澤東認為,這種調查研究方法,一般說來隻能了解一些大略的情況和表麵現象,而不能了解問題的深處。但是,鑒於新中國成立後一些同誌年高體弱,或者工作性質和條件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搞一點“走馬看花”式調查,也還是必要和有益的,總比不走不聽不看好。至於“下馬看花”,則是要深入到基礎蹲點,住上一段時間、幾個月或者半年、一年,同工人、農民、戰士、知識分子交朋友,進行係統的周密的典型調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兩個“麻雀”,從個別中找出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來,然後以此指導一般。這是比“走馬看花”更為重要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毛澤東風趣地稱之為“解剖學”。毛澤東的這個方法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原則的。他認為,聽彙報、看材料、召開有關會議,用以掌握麵上的一般情況,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老是坐在辦公室,鑽進公文堆裏,單純依靠第二手材料來決定政策、指導工作。一個領導人如果不親自深入到基層,到群眾實踐中去作典型調查,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那麼,即使聽了許多彙報,看了許多材料,也難以判斷和分辨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哪些是表麵現象、哪些是本質的東西,從而也不可能引出帶規律性的結論,不可能正確地掌握和統率全局。因此在調查研究時,領導者既要了解麵上的總的情況,更要著重地深入了解點上的具體情況,要把“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結合起來,做到手中有典型、心中有全局,這樣才算真正地掌握了工作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