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是一口就否決孩子的想法,那麼,由於否定而產生的挫折感往往會使孩子再也不肯繼續想下去,或是再也不肯發言和回答問題。
所以,碰到這種情形,父母可以用比較婉轉的方法,例如說:“你的想法我不太明白,你要不要再想一想,想清楚一點再告訴我好嗎?”引導孩子從別的角度去思考,還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當孩子對“什麼是對的”還模糊不清時,還是避免馬上使用嘉獎和鼓勵,父母要先對孩子有所了解。仔細留心孩子的發言內容,才有助於父母對孩子的了解。
(2)活動的時候
其實,除了因為知識或行為上的良好表現,孩子可以得到獎勵之外,父母更可利用孩子在休息、遊戲或出神發呆的時候,走到他們旁邊,用手拍拍他們,以表達一種關愛。
每個人都有勝任和愉快的時候,也有不知所措的時候,即使是運動也一樣,大部分的人隻熟悉一種或數種運動,而無法全能。
當孩子們對於自己拿手的運動,不但表現好,並且專心投入、全力以赴時,父母應當把握機會,以一種明確清晰的方式給以鼓勵。同時,若能對孩子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予以正麵的肯定,通常這種鼓勵會使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努力不懈。
(3)幫忙家事的時候
在家裏孩子經常會幫忙做一些輕鬆的家事,隻要他們賣力、認真,就值得父母讚美。當父母走過正在掃地的孩子身旁,盡管慷慨地說:“這麼幹淨,走起來真舒服。”或:“辛苦你啦!”
獎勵的詞句無論多麼簡短,孩子們都將感受到無比的快樂。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這種場合的鼓勵,父母一定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理性。千萬不要說得抑揚頓挫,過於感情化,隻要有誠意,孩子就能感受到,所以,父母不能毫無理由憑空地誇獎孩子。
(4)在眾人麵前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當眾表揚孩子時,父母的情緒不可過於激動,也不要嘮叨個沒完沒了,或者反反複複一再重敘。換句話說,就是避免內容貧乏而又誇張的讚美,否則受誇獎的孩子非但喜悅感消失,更可能產生厭煩,進而產生反抗和逃避的心理。
鼓勵孩子的方法很多,下麵介紹幾種:
①選擇適當的詞句
獎勵有兩個基本目的,除了針對孩子具體的好行為給予鼓勵,使他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外,也要使其他孩子興起效法的意願。比如在公共汽車上讓座,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就應該及時表揚:“真乖哦,做個有禮貌的孩子。”這對其他孩子具有啟發作用,隻是不要老舉同一個人來獎勵,以免有偏頗之嫌。
同樣,獎勵時也要顧慮到不傷害到其他的孩子。當同樣的問題卻有兩個以上的答案時,讚許正確的一邊,應該立即附帶慰撫錯誤的一邊。例如:
“姐姐很細心,真是了不起,妹妹的意思媽媽也懂得,講得相當清楚,隻可惜忽略了一點……”
②掌握具體的事實
目前每個學校都設有“家庭聯絡簿”,父母可以叮嚀孩子:“這是爸媽跟老師聯絡用的簿子,要好好保存。每天記下所有要聯絡的事項,不可以忘記哦!”
聯絡簿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情形,依據他們的表現給予適度的鼓勵,幫助他們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