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關心孩子睡眠,促進大腦發育(2 / 3)

(3)讓孩子在陌生環境中獲得安全感

如果是在親戚、朋友家等陌生的環境睡覺,在睡覺之前父母要盡量讓孩子感到安心,否則他們往往會由於害怕陌生環境而不能很快入睡。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多孩子到了睡覺的時間而不睡覺,是因為他們感到害怕。如果是這樣,父母要想辦法搞清孩子害怕和擔心的原因,讓孩子把這些原因都講出來,父母要一一地給孩子解釋,這樣就可以減輕他們的焦慮了。這在一兩歲的孩子身上最容易發生。

小孩子,特別是剛剛學走路,還不懂事的孩子,在不太熟悉的環境中往往會感到害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常常喜歡從某種固定的程序或者某種物品中獲得安全感。這些東西父母必須經過細心地觀察和體會才會發現。例如,有的孩子睡覺前必須做某件事,比如一定要把某種玩具放在床上。父母們不要取笑孩子的這些行為,也不要無端地加以限製。可能有的父母認為這是不健康的“戀物”行為,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擔心。因為擺上某些熟悉的玩具這種習慣使陌生環境變得相對“熟悉”一些,可以幫助孩子安安心心地離開父母進入夢鄉。

(4)養成習慣,讓孩子按時睡覺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曆:孩子“無故”不願睡覺。

孩子不願睡覺有許多原因,比如說“怕黑”,擔心自己不能準時醒過來,害怕一個人睡覺,喜歡玩兒或看電視,想讓媽媽在身邊關照自己等。然而,讓孩子學會按時上床睡覺,是一個家庭必須做到的事情之一。父母如果不想讓家裏亂作一團,就不能讓孩子在這件事上有選擇的餘地。如果父母在這個事情上讓孩子自由選擇,就等於父母在這件事情上自動放棄了安排孩子的權利。

按一般情況看,孩子是肯定不會馬上就上床睡覺的。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按時上床睡覺,總是利用一些辦法,比如“數數”,允許孩子再多呆“一會兒”。但是,這樣的父母常常會遇到孩子不上床睡覺的麻煩。父母哪怕稍稍鬆一點口,機靈的孩子也會“乘虛而入”,“故意”拖延上床。事實證明,父母讓孩子按時睡覺成為發生在父母希望休息時的一場與孩子的“戰鬥”。

用下麵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按時上床睡覺:

(1)給孩子規定睡覺時間

父母應該根據科學的規律和孩子的具體情況,為孩子製定一個睡覺的時間表。這個時間一旦確定就不要輕易改變。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也要堅持。比如,即使這時爸爸剛好進家門或者有人來家做客,也不允許孩子多呆會兒。睡覺時間越明確,孩子就越容易按時去睡覺。

(2)父母要盡量讓孩子感到安心

(3)從小就讓孩子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

任何人都有一種願望,就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孩子也不例外。如果讓孩子預先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他們就會在睡覺準備活動之時就想到上床睡覺的時間要到了。

(4)利用“信號”讓孩子按時睡覺

(5)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

(6)營造孩子睡覺前的溫馨氣氛

(7)父母可以比較靈活地掌握睡覺時間,但同時必須有效地結束睡前活動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什麼事情都不能太絕對。有時候,一個故事還差一點沒講完,可是睡覺的時間到了,這就應該靈活一點了。但是,這種靈活是有限度的,不能沒完沒了。父母不能允許孩子故意拖延,不要被孩子“再講一個故事”的糾纏所打動,事先應該講好條件,不要隨便作任何讓步。如果父母的確很難做到這一點,可以讓鬧鍾代替我們來下達“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