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作良性的比較,鼓勵孩子競爭(1)(2 / 2)

3歲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生活在一個幻想世界裏,然而五六歲的孩子則沉浸在現實的生活當中。3歲的孩子想要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飛人,他們隻是把自己想象成為那樣的人,而5歲的孩子卻不是簡單地做做白日夢而已,因為他正在向周圍的人證明他才是跑得最快的人。也就是說,五六歲孩子的思維方式產生變化了,他們更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是最棒的。

很多專家認為,為了避免刺激五六歲孩子強烈的競爭欲望,最好不要製造激烈競爭的機會和場合。雖然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願意遵守規則,但是他們畢竟還很小,還不能忍受自己被淘汰的現實。比如,當孩子們正在一起玩搶椅子遊戲的時候,他們會很高興。雖然已經向他們講明了遊戲的規則,但是他們並不明白淘汰製意味著什麼,也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被淘汰出局。一旦自己沒有搶到座位,就會非常難過,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欣然接受這個遊戲結果。但是,當孩子在教練的組織下參與一些體育比賽的時候,比如足球比賽,孩子們卻不在乎球賽的結果是贏還是輸,比賽以後的美食款待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恐怕隻有教練才會關注他的球隊是否能贏得這場球賽。

當然,與其他同伴相比,有些孩子的好勝心更為突出和強烈。從性情方麵來說,這是與生俱來的;從性別方麵來看,男孩比女孩更喜愛與他人競爭。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遊戲中隻有他贏他才愛玩,或者因為怕輸而不參與任何活動,就是因為家庭裏存在問題造成的了。5歲的鬧鬧非常愛爭強好勝,他的媽媽抱怨說:“鬧鬧無論玩什麼都得他贏才行。有一次,他翻出來跳棋,纏著我教他,和他一起玩。我看他很感興趣就同意了。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就先給他打了預防針:不僅向他講明了遊戲規則,還演示了一遍,而且還警告他不許耍賴,他高興地答應著。誰知沒幾分鍾他的態度就全變了。雖然他還沒輸,但是看到他的棋子落後了,他就忍受不了了,無論我怎麼說,他都不服氣,最後竟然把棋盤弄得亂七八糟。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我們以前都太讓著他了,常常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認為與其讓他又哭又鬧,還不如讓他贏呢。結果導致他現在不能承受任何的挫敗了。孩子總是輸不起,確實讓我們父母很頭疼。”

麵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你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都具有不同的能力,無論他是贏還是輸,你都依然非常地愛他。

生活中,孩子把自己和他的朋友不經意地做個比較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你不必因為孩子輕視他人的言論而懲罰他,但是你也絕對不能鼓勵他。你應該讓孩子明白自我炫耀和誇獎會對其他小朋友造成傷害。另外,生活中父母能夠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當自己談論那些成就的時候,是不是有些洋洋得意,誇大其詞呢?自己是不是總愛和別人對比呢?甚至曾經做過不恰當的比較呢?總之,父母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他所獲得的成就上,而不是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超過其他人。

1.競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社會一步一步走向現代化,知識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個性和專長的人才,競爭成了選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是促使他們成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