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隻知道按照父母的話去做,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孩子最後會受到思維的限製。孩子年幼的時候,一切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也許還不會顯現出什麼問題,一切看起來似乎還挺順利。但是隨著學習越來越需要思考能力和應用力時,孩子的思維就逐漸跟不上了。不隻是學習成績,在生活中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現在的世界是思考者的世界。隻知道按照別人的話去做,沒有自己思想的人遲早會被淘汰。當今世界是一個沒有規律、時時充滿變數的世界。
希望那些隻會培養孩子說“是”或者“不是”的父母,多問孩子一些“為什麼”。“為什麼那樣做?”“為什麼那麼想?”……
父母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孩子們可以盡情地思考,自己找出答案,樹立起解決問題的信心。
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是進一步學習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家長可采用以下方法:
(1)在與孩子相處反交談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氣,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2)在輔導孩子學習時采用啟發式,誘導孩子逐步展開思考。當孩子在想問題時,父母不要太熱心,太性急,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不要輕易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孩子答錯了,可用提示性的問題幫助他思考,啟發他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3)還可以經常向孩子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例如一些腦筋急轉彎問題。
孩子到了5~6歲,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抽象思維開始萌芽且正在發展,因此應該加強對孩子的訓練,提高孩子的思維水準和思考能力。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無論遇到什麼事家長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麼地方做錯了,為什麼做錯了,應該怎樣做。
2.多問孩子為什麼
家長可以多用疑問的語句問孩子,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他。
3.給孩子提供民主的氣氛
家長不能壓抑孩子,應該為孩子提供寬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和思考欲望。如果過於壓抑孩子,隻會造成孩子懦弱、服從、唯命是從的性格。
4.多鼓勵孩子
孩子做什麼事,家長都不應限製過多(不包括那些危險事情和錯誤的事情)。如果孩子失敗了,家長應該鼓勵他,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避免失敗。
5.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這個階段自理能力已經很強了,如果家裏有條件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房間,如果沒有條件也應該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這對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幫助的。
6.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家長首先應該問孩子:“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有些家長總是迫不及待地幫助孩子尋求答案,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品質是不利的。
孩子腦袋裏總儲藏著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時,孩子提的是一些我們常見的問題,可能很幼稚、很可笑;有時,孩子也會突然冒出一個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弄得我們不知所措。這些問題正是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具體表現。有的孩子能成為發明家,成為天才,可是有的孩子卻不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鼓勵,喜歡提問,能夠發現一般人無法發現的問題。
鼓勵孩子提問,是與孩子進行輕鬆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