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單親是誰的錯(3)(2 / 3)

家庭的富有,家人的寵溺,讓小雪從小養成了嬌慣任性的性格。從上小學開始,她就經常遲到、不完成作業,這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她,甚至排斥她。她為了能在班集體中找到些自信,就經常編造些“理由”為自己的錯誤披上美麗的外衣,但適得其反,老師和同學們發現她說謊後就更加排斥她。

有一次,老師讓學生交作業,但小雪卻說忘在家裏了,老師信以為真,於是叮囑她第二天一定要做好帶來。第二天,再問,她卻說:“老師,我已經交了!”

“什麼時候交的?”老師覺得很奇怪,講台上分明沒有看到她的作業。

“交在什麼地方了?”

“就交在講台上的,今天來交的。”小雪的語氣聽起來非常誠懇,眼神真摯,絲毫看不出撒謊的樣子。

“老師,她沒有交,我們都沒有看到她上去交。”旁邊的學生都對老師說。

“我真的交了!”小雪依然那麼堅持,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冤枉她。老師也怕真的冤枉了她,趕緊翻了翻那疊作業本,結果仍然沒有找到。

從此以後,老師和同學們都更加排斥小雪。而她為了避開大家嫌棄的目光和老師的訓斥,就開始逃學,在社會上結識了一些品行不良的朋友後,又染上了說髒話等不良行為習慣。為了不被家人責罵,說謊行為也愈演愈烈。

小雪之所以經常性撒謊,這與她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原因。由於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疼愛,爺爺奶奶憐惜她從小父母離異,從小就對她百依百順。爺爺奶奶對她的溺愛,使她肆無忌憚地在家裏為所欲為,卻沒有遭到製止。爺爺奶奶總覺得她還小,又缺少疼愛,就包容了她的一切,包括說謊等不良行為。這導致小雪在幼小的心靈中有時分不清對和錯,所以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由於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來指導,逐漸地習慣成了自然。

在學校教育中,同伴群體的排斥也是小雪說謊行為產生的重要誘因。由於她在溺愛中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加之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從一開始上小學就表現出不合群的現象。懶懶散散,不完成作業,遲到早退,因此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同伴中長期處於被排斥的地位。為了獲得老師和同學的好感,她開始編造各種謊言來博得同學和老師的歡心,如“我寫完了作業,可忘記帶了”等。後來事實真相大白,同學和老師們就開始不信任她,更加排斤她。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說謊行為愈演愈烈,她對學校生活失去了興趣,開始逃學、曠課、流落社會。

物質生活的富有而精神生活的匾乏也同樣會使人頹廢。小雪混跡於社會閑散未成年人中,為了不被他人欺負和在夥伴中獲得“地位”,她編造謊言以取得夥伴的信任,並且花錢請大家吃飯,玩遊戲,娛樂等,沒錢了就以謊話向爺爺奶奶要,向姑姑等親戚要。當家裏人知道真相後,開始對她進行“嚴管”,但為時已晚。

可以說,小雪從小就缺乏一種真愛,在爺爺奶奶那裏她得到的是溺愛,這是一種不平衡的愛;在學校,她又缺乏教師的關愛,缺乏同學之間的信任和友愛;在社會上,她缺乏朋友間真摯的愛。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沒有感受過適度的愛,就不會有對他人的愛。缺乏一顆感恩的心,對自己的錯誤就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這就是她開始說謊,並對說謊行為不以為然的根源。

通過小雪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小雪經常說謊這一行為與她的家庭及以前的學校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但根源明顯在於她的家庭。因此,要想轉化小雪說謊的行為和心理,要從家庭和學校兩方麵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