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於孩子體內陽氣生發,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給孩子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孩子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三是腳暖。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又遠離心髒,血液循環較差。足底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對外界寒冷最為敏感。雙腳受寒後,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腳的保暖,孩子的小腳暖和了,才能保證一身溫暖,抵禦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如果頭部捂的過熱,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所以,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保持頭涼,才能使孩子神清氣爽。心胸涼,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於厚重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髒功能。
(5)脫穿衣服看情況。
春季早晨天氣比較冷,到中午溫度升高時,不能馬上將孩子的衣服脫掉。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也不要立刻脫衣服,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幹,讓孩子安靜下來,待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3.你要奶奶,還是媽媽
案例:
自從奶奶過來幫忙帶孩子後,芳芳媽媽有一肚子的怨言卻也無計可施。
“我給孩子喂奶,奶奶剛從外麵回來,就硬從我懷裏要抱出來,說‘寶寶一直都是奶奶喂的,還是奶奶喂著舒服’我家小丫頭不肯,她奶奶就很嚴肅的問她:是要奶奶,還是媽媽?小丫頭很怕她的,聲音小小的說要媽媽,結果奶奶又問了一遍,小丫頭就立刻改口說要奶奶了,奶奶立馬喜笑顏開的說‘我說吧,孩子還是要我喂的’,我抱著孩子都傻了。”
“每次隻要我在小丫頭是不要奶奶抱的,連把尿都不要奶奶來,於是奶奶就拿些糖啊,或者立馬衝一瓶奶啊在她前麵晃,小丫頭立馬跑過去,奶奶開心得假牙都要掉了。有時候小丫頭不要奶奶抱她就說‘你媽媽現在在家你不要我,等她明天上班了你就一個人了,我也不抱你,看你怎麼辦’,小丫頭聽了這話就要考慮要不要奶奶抱了。”
俗話說:隔代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從中可以看出祖輩對孫輩的疼愛之情,不亞於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案例中的奶奶用各種辦法來贏得孫女的心,也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應該注意對孫女的這種疼愛方式有待改善。
作為奶奶,自然而然地希望孫女和自己親。當然,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是不可替代的,即使媽媽再不帶孩子,陪孩子時間再少,那也是有血緣關係的,分不開。
對於奶奶來說,母子親情是任何人和事情都割不開的,這是天性,就如同自己的兒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後還依然是自己的兒子,為什麼非得讓孫女在自己和她媽媽之間作出選擇呢?
如果媽媽意識到自己和孩子的親子之情不會因任何人任何事情改變,就不要對奶奶的話太在意。因為隨著年齡漸漸變老,有些老人逐漸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而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隻要對他好,他就會跟你親。也許奶奶也是這樣的想法,正是因為奶奶一直帶著芳芳,甚至超過了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所以她看到芳芳最親的竟然不是她而失落吧,人之常情,媽媽可以理解,也希望奶奶能糾正自己多餘的擔心。
媽媽可以和奶奶好好溝通一下,即使是奶奶對自己教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分歧,也不要以溺愛的方式去爭取孩子的感情偏向。並且真誠地告訴奶奶等到芳芳長大了,媽媽會讓她和爸爸媽媽一樣好好地孝敬奶奶,因為奶奶為了芳芳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不光是經濟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以此來消除奶奶的失落,讓奶奶感受到一家人相親相愛才是最大的幸福。
4.媽媽不好,還是奶奶好
案例:
東東媽媽最近一直很苦惱,原因就在於對孩子管教方式和婆婆不同,而引發了一係列矛盾。
兒子東東今年7歲,是家裏的獨生寶貝,爺爺奶奶特別寵愛他。疼愛本不是壞事,可兒子越來越調皮,甚至有恃無恐。比如,兒子在外麵跟小朋友打架,媽媽正準備訓斥他,婆婆過來就把孫子一抱說“別理你媽媽,乖,待會兒給你買好吃的,氣死她;還有,哪個欺負你,奶奶替你出頭”。孩子一下就樂嗬了,親奶奶一口嚷著“媽媽不好,還是奶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