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怎樣解決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問題(1 / 2)

旺旺7歲了,讀一年級,性格溫和,愛看書,識字多,動手能力卻很差。畫畫、折紙都比同學們慢,尤其是寫字,做算術題就更慢了,其他同學一節課寫2篇,可他連玩帶磨才寫幾行。對於動手做事,從不主動、自覺,必須由大人逼著去做。無論大人怎麼懲罰、嚇唬,都無濟於事。他不會照顧自己,甚至不會擦屁股,根本不在學校上廁所,也不敢多喝水,一回家就往衛生間裏跑。父母采取過獎勵的辦法,乃至打過罵過,都收效甚微。

給你提提醒兒

孩子動手能力差,外部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成人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許多事不讓孩子自己動作去做,而由成人包辦,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動手的機會。

二是家庭裝飾擺設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動的空間太小。

三是孩子動手材料少。爸爸媽媽花錢買的玩具,外表雖美觀,但大多數是機械或電動的,不能拆拚,孩子缺乏動手材料。

更主要的是,家長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認識不足,現在獨生子女們相對於家庭來說,地位是相當的高,多少人圍著轉,可以說任何事隻要孩子不想做,都會有人幫著完成,如吃飯、穿衣、洗臉、整理書包等,孩子可以不用動手就能完成,甚至上學書包都不用背,有爺爺奶奶代勞,更有甚者,作業都有家長代寫的,所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弱的原因。再有,與孩子相伴並對孩子動手能力培養有很大好處的玩具的獲得,現在也變得相當容易,再不如他們祖輩或父輩們小時候那樣,要自己動手做玩具了。但是,孩子的動手能力是用多少錢也不能夠買到的。

手的動作,代表著孩子的智慧,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來自手的感覺信息和指揮手的運動占的比例最大。大腦有許多細胞專門處理手指、手心、手背、腕關節的感覺和運動信息。所以手的動作,特別是手指的動作,越複雜、越精巧、越嫻熟,就越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神經聯係,從而使大腦變得更聰明。因此,培養孩子動手的技能,對於開發智力也十分重要。

為你支支招兒

▲給動手能力差的孩子補補課

設計趣味性的活動,訓練手的動作。一般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在幼兒期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所以要補訓練孩子手的動作的課。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動手規律,選擇一些結構性強、操作性強,能引起孩子持久注意力的玩具。可以教孩子拚圖、搭積木、玩橡皮泥、折紙、剪紙、穿珠子、繪畫、彈鋼琴等。還可以用筷子把小豆子或小玻璃珠子從一個盤子裏夾到另一個盤子裏,也可以打電腦小遊戲,來促進孩子的手精細活動能力提高,也培養了孩子的創造能力。

▲隨時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家長應隨時隨地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例如,學習電子琴、鋼琴、打字等都可以靈活鍛煉手指,促進眼、耳、腦、手的配合,既開發了孩子的智力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對於生活不是很富有的工薪階層,家長可以讓孩子練習團紙、折紙、玩橡皮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剝雞蛋,讓他先磕一下,再一點點地把雞蛋皮剝下來,皮上還要盡量不帶蛋白。經過多次練習,孩子就會熟練地自己剝雞蛋了。這對靈活運動孩子的手指、腕部關節,提高動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因此,培養動手能力並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錢,用家裏平常的東西,隻要家長肯於動腦,照樣能培養出心靈手巧的孩子。

▲鼓勵孩子動手做“另一半”

田田的媽媽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教育法,就是在為田田換鞋襪時,隻給他穿上一隻鞋、一隻襪子後就走開了;田田的鞋髒了,就手把手教他擦亮一隻鞋,另一隻鞋交給他自己動手擦幹淨;田田洗手時,隻給他洗一隻手,另一隻手讓他自己去洗。媽媽認為,這樣可以迫使田田為了兩隻鞋一樣亮、兩隻手一樣幹淨,而自己動手將另一隻鞋也擦亮,另一隻手也洗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