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在與其他小夥伴玩時受欺負,就禁止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這是極其錯誤的。須知,孩子與成人的交往,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他會受到照顧和寵愛,雖然這是孩子所需要的,但是僅僅有這種交往是不夠的。孩子隻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學會交往的規則,學會如何參與別人的活動,如何跟別人交往,這時,他們之間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相互能學會很多東西。
當孩子與別的小夥伴發生糾紛時,常常向父母告狀,希望父母能幫助他解決問題。這時候,不要著急去替他解決,而是要啟發他,讓他自己解決問題。
13.怎樣保護孩子甜美的童音?
孩子的聲帶細薄而稍長,講話和唱歌具有嬌甜清脆的童音特有的音色。嬰兒啼哭時吸氣短呼氣長,呼氣時發出聲音。嬰兒啼哭很少會出現聲音嘶啞或失音。孩子大聲哭叫、亂喊、尖叫時,較強氣流衝擊會損傷聲帶,使嗓音變啞。大聲說話時脖子上現青筋,經常大聲叫喚會使聲帶邊緣肥厚粗糙,聲帶閉合時有縫隙,或在聲帶邊緣處出現小米粒樣的小結使聲帶不能合攏就會出現沙啞的聲音。稱為兒童慢性喉炎和聲帶小結。
孩子發音器官脆弱,音域較窄,如果模仿成人唱流行歌曲,甚至學著顫動或尖聲叫喊會使喉肌緊張,舌根後縮,以致近年來兒童患聲帶小結的人增多。
嗓子啞時首先要保證聲帶充分休息,低聲說話,減少閱讀,不可大聲尖叫和唱歌。注意飲食清淡,不吃過鹹過甜及辛辣食品。可飲用金麥清咽飲或含杜滅芬或四季潤喉片,也可用慶大黴素加少量激素霧化吸入,一日2~3次。
要教導孩子舉手發言不要搶著叫嚷。先學會背兒歌,熟悉韻律節奏才學習唱歌。要按兒童發育的情況練習從3個音階到5個音階,再逐漸學習到7個音階。不宜練習寬音域的成人歌曲以免使聲帶過度牽拉而受到傷害。
14.如何對待孩子的同伴?
孩子長到4歲以後,隨著認識範圍的擴大,交往的增加,會常常把自己喜歡的小朋友帶回家來玩耍。這時,家長要熱情接待孩子的小同伴,使孩子們感到家長的態度是友好、和藹可親的。家長千萬不要板起麵孔,對孩子們不理不睬,更不要對孩子把小同伴帶回家來,表示不高興,以免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帶同伴們回家玩,這表示他的交往能力不錯,並且這也是孩子進一步學習如何和別人相處的好機會。家長還可暗示孩子和小同伴一起分享糖果、玩具等。
孩子和同伴玩的時候,家長可以在一旁注視,但不必幹涉或指手劃腳,孩子們在一起時,自己會發明各種遊戲,玩得津津有味。當孩子們之間發生爭吵或打架時,家長不要一味地護著自己的孩子,而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化解他們的矛盾,並教育孩子們一起要好好地玩,不要動不動就打架。
如果老是不好好玩,是自己的孩子,那麼就要暫時停止他的遊戲,等他表示願意與別人友好相處時,才能允許他繼續玩。如果是別人經常欺負自己的孩子,那麼家長應該教導孩子與別人正確相處的方法,鼓勵孩子要勇敢一點,此外,也可以跟對方家長談談,但不要因此而禁止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仍然應放手讓孩子鍛煉,讓孩子在與同伴遊戲中體會到樂趣,並日益增進交往技能。
15.怎樣教孩子學外語?
要想孩子學說一些外語,最好是在日常生活,在與人交往中進行。學習內容應該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既便於學習和理解,又便於複習的詞句。
例如:
禮貌用語“早安!”“再見!”“請坐”等。
數字:從1到20.
水果類單詞和有關句子。
有關常用品的單詞。
表示時間如今天、昨天、明天,1月到12月,四季等的單詞和簡單句子。
人的動作和身體各部位的單詞,如走、跑、跳、眼睛、耳朵、鼻子等。
常見動物和植物方麵的單詞及句子……
在教的過程,單詞和句子可以同時,學會了一些單詞以後,就可以教簡單的句子了,然後再通過句子來擴展單詞。
教孩子外語時也應注意循序漸進,每天都應堅持教一點並複習已學過的內容。教的方法很多,可以結合運用。選擇一些簡單的外語歌曲教孩子,既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能掌握一些外語單詞和句子。由於孩子的思維是具體而形象的,所以教外語時最好要結合實物和圖片來進行。
家長還可以利用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等,與孩子一起收聽、收看幼兒外語節目,邊聽邊看邊學。
孩子學習外語的時間不要太長,每次10分鍾左右即可。學過之後不要忘了考考孩子,例如家長手指蘋果:“這是什麼呀!”孩子如能用外語回答出來,說明已經掌握了,每次教3~5個生詞即可。
16.培養正確的睡眠有哪些方法?
由於人的肝在右腹部,睡眠時向右邊側臥,可以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肝部,有利於肝的健康,因此小孩子睡眠時采取右側臥姿最佳。當然,偶爾采用其他姿勢如左側臥或仰臥也可以,隻要孩子覺得舒適即可。
冬天時,有的孩子為了更暖和一些,喜歡用被子蒙住頭部。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加以糾正。蒙頭睡眠是極其不衛生的。人在睡眠中不停地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把頭蒙在被子裏,外界新鮮空氣就進不來,被窩裏的空氣越來越混濁,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來越高,孩子把這種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氣吸入體內,就會引起胸悶、氣短、頭痛、無力、全身酸軟、頭昏等症狀,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另外,孩子由於不適而掙紮翻動,把被子蹬開,易患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病,所以不要讓孩子蒙頭睡覺。
孩子睡眠時,應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因為鼻腔可以阻擋空氣中的灰塵和細菌,並使空氣濕潤溫暖,而用口呼吸則對身體不利。長期用口呼吸,會造成牙弓和牙齒的畸形,並且使咀嚼肌的張力不足,頜骨得不到正常發育。孩子如果用口呼吸可能是得了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等。平常家長要注意讓孩子用鼻呼吸,如果得了呼吸道疾病,要及時給孩子診治並進行悉心的照顧,以免患慢性呼吸道疾病。
孩子睡眠時穿的衣服不要過多。有的家長怕孩子晚上踢被著涼,就給孩子穿很厚的衣服睡覺,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孩子衣服穿得過多,睡眠時,反而不暖和,因為皮膚與棉被隔得較遠,而且孩子睡得也不舒服,容易做惡夢、驚醒、胸悶,還易養成踢被子的不良習慣。如果家長怕孩子踢被,可以給孩子縫製一個睡袋,將長方形被子對折,一邊縫上拉鏈或布條。在被子的端頭處,一邊封死約24公分,另一邊裝6根帶子,中央留出22公分的距離,即脖子伸出的部分。
17.為什麼不要老跟孩子說兒語?
兒語隻適合於一兩歲幼兒,這種語言不完整,常常用詞來代替句子,如用“飯”來代替“我要吃飯”。兒語的重疊詞較多,如把“貓”說成“喵喵”。這是由於當時孩子的語言程度較低,因而隻能如此表達。孩子4歲以後,語言能力大有長進,能說連貫性的句子;不僅會說簡單句還會說複合句;不僅會簡單的對話,而且還能進行單獨的講述。如果家長這時還跟孩子說兒語,則低估了他的語言能力。
孩子的語言是通過模仿父母而來的。如果家長跟孩子說話時,經常使用兒語,諸如“乖乖”、“猴猴”等,孩子也沉醉於這種語言之中,勢必影響語言的發展,使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上幼兒園,或上小學後,說話仍然嗲聲嗲氣,有時會遭到同伴的嘲笑。
父母應當給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口語表達中,句子要完整,語法要正確。不僅跟孩子說話時如此,跟家庭其他成員、同事或朋友說話時也應如此,以利於孩子模仿。孩子常常因說話語氣不當或語法錯誤而鬧出笑話,如果家長能在不同的場合以身作則,就能教給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若能夠結合社會常識進行教育,效果將更好。
家長愛跟孩子說兒語,可能是希望孩子保持幼兒天真和幼稚,不希望孩子長大。這種思想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家長跟孩子說兒語,實際上是在暗示孩子:你是小孩,你是說不好話的,你需要特別的照顧。這樣孩子就不願意去努力地說完整、流暢的話。一旦放棄了努力,就無法培養出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了。很多人成年以後不善於表達,可能就是由於脫離兒語較晚的緣故。
18.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5歲的孩子也許會向家長提出性方麵問題,家長應如何解釋呢?其實對孩子性知識方麵的教育如同教他學數數、識字一樣,是十分正常的。家長不可將性知識視為禁區,或給孩子造成神秘、肮髒等感覺,性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讓孩子知道性是生物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就像身上其他器官一樣。正是由人性別的不同,人分別造成了男人和女人,也造成了男女在能力、體格、性格等方麵的差異。
(2)告訴孩子有關性方麵的簡單知識。諸如:“你是從哪裏來的?”“為什麼男女不一樣?”“生殖器有什麼用?”“結婚是怎麼回事?”等。這些知識,家長可以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他,沒有必要非讓他知道專門術語。回答他這些問題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滿足其好奇心;另一方麵是為了讓他懂得一些簡單的性知識。
(3)讓孩子認識到性的重要。告訴孩子,性決定了男女不同的性別,使社會變得豐富多彩。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還應讓孩子知道性器官非常重要,它不是玩具,應該注意保持性器官的衛生和安全。
19.如何保護六齡牙順利萌發?
恒齒通常在6歲左右長出,通常在最後一個乳牙後麵,由於它有特別重要的作用,稱為六齡牙或牙中之王。它有特別強的咬合力,咬合力相當於人的體重。如果人的體重為50公斤,六齡牙就能咬合50公斤,而且能研磨。它共有上下左右四顆,如果單側缺一顆咀嚼能力降低25%。單側上下缺失咀嚼能力就會降低50%,使消化道負荷增加,這樣孩子就會自己選擇軟的食物。
有的孩子在4歲半就看到第一顆恒磨牙。家長要特別注意保護,最好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因為一來牙齡鈣化程度不足,二來牙麵上有不平整的窩溝易於藏食物的殘渣。而且有時它在半萌出狀態,後麵有牙齦蓋住不易於清理。孩子常吃甜食,吃後還不太會刷牙,所以六齡牙最容易患齲病。如果能按醫生的指導做窩溝封閉的預防就最好了,如果患了齲病要及時補牙,以免齲蝕進一步惡化。
因為所有牙齒的排列都向第一磨牙看齊。所以,第一磨牙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因為齲病太重而不得不拔去第一磨牙,相鄰的牙就會歪歪斜斜裏出外進,使對頜不齊,不但影響咀嚼能力,也影響容貌。有時重度齲蝕會引起頜骨病,出現耳鳴及頭痛頭暈等症狀。
由於孩子6歲就上學了,不少孩子或家長都害怕耽誤學業而延誤了治療時間,使本來能預防的或早期能治療的齲病未及時治療而不得不拔除,影響牙列就非常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