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所謂的妊娠中毒症,是指妊娠中、後期的中毒現象。
妊娠中毒症的發生率,一般為3‰左右。倘若孕婦不知道自己的病狀,未接受治療的話,就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嚴重時母體也會受影Ⅱ向,所以妊娠期出現異常狀況時,應特別注意這種類型的疾病。
患妊娠中毒症的孕婦,如果立刻治療的話,大部分都能平安地生下健康活潑的嬰兒,而且分娩後也不會留下腎髒功能方麵的後遺症。倘若沒有接受產期檢查,不知道患了這種疾病,往往會因此而招致死亡,輕者也會在分娩後留下腎髒方麵的器質性疾病。有時母體也會產生突發性痙攣而致死亡。因此,孕期必須特別注意。
一般是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
妊娠中毒症症狀嚴重時,頭部會感到不舒服,幾乎與目眩症一並出現。繼續惡化,可能導致全身性的癲癇,進而引起痙攣,意識也變得模糊不清或完全失去意識,這種現象與腦出血患者的症狀極其相似。痙攣現象一般隻發作1次,也可能反複發作好幾次。更嚴重的患者,會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死亡,孕婦應特別留意。妊娠中毒症患者必須遵醫囑治好腎髒疾病,以免後患。
腎髒功能受到損害時,若不予以治療,隻要再次懷孕,腎髒功能就會繼續惡化,縱使以後不再懷孕,會終身陷困於腎髒疾病中。腎髒是主管排泄身體中廢物的器官,腎髒有疾病時,身體中的廢物無法順利地排出體外,一直蓄積在體內,越積越多,結果引起尿毒症。
用手指頭自筋骨的上方向下壓,如有隱凹的痕跡,就是水腫。從皮膚陷凹的程度就可了解水腫的程度是否嚴重,若水腫嚴重,在臉上和身體上都會有水腫現象。
如體重在一定的時期內突然增加,這種現象往往因身體中的水分蓄積得太多,而為皮下水腫的征兆之一。
在妊娠中,一般孕婦都有或多或少有腳部水腫現象,原因是妊娠期隨著子宮的擴大,骨盆淤血,流動到腳部的血液容易停滯等,這種現象在白天工作的時候特別明顯。縱使沒有妊娠中毒的孕婦,也會有水腫現象。正常情況下,經過晚上躺臥後,下腹部血管所受的壓迫就會減輕,早晨起床時,水腫現象比前一晚減輕。孕婦在早晨起床後,如果未見水腫現象減輕,就可能患有妊娠中毒症,應該積極接受檢查。
中毒症的治療重點在於保持靜養和加強食療,其次才是藥物療法。
食療的主要食譜和內容,依病情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但原則上要控製食鹽與水分的攝入量,加強含有高蛋白質、低熱能食物的攝食量。
怎樣防治孕期貧血
由於胎兒生長需鐵量大,一般在妊娠後期約有1/4孕婦,因鐵攝入量不足而有缺鐵性貧血。孕期另一種易出現的貧血是葉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另外,還有少量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妊娠合並貧血,多為缺鐵性貧血和營養不良性貧血,其他種類比較少見。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失血性貧血,如痔瘡和消化道潰瘍反複出血: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攝入的營養素不足與吸收不良。貧血又可引起一些妊娠並發症,如妊高征在貧血者中發病率增高。重度貧血可致貧血性心髒病,某些情況下可發生心力衰竭。孕婦貧血對失血的耐受力下降,產後失血時容易發生休克;
貧血者的抗病能力降低,會造成產褥感染。貧血對胎兒的影響是有可能導致宮內胎兒發育遲緩。
貧血的治療應從多方麵入手,患者不要偏食,注意合理飲食。積極治療早期妊娠嘔吐、消化性潰瘍、慢性胃腸炎等,去除病因,根據貧血種類補充鐵元素、葉酸、維生素B120近預產期時中度以下貧血應給以輸血治療,以免分娩失血導致母親休克等嚴重後果。
孕期貧血嚴重會使胎兒發育遲緩,甚至早產或死胎,亦容易發生胎兒或新生兒缺氧、窒息;對母親則可使引起孕期、產時或產後並發症的機會增多,嚴重貧血孕婦常有心肌缺氧,以致引起貧血性心髒病。
孕期貧血的自我保健措施
遵醫囑積極治療。
注意孕期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動物蛋白質以增加鐵、葉酸和維生素的攝入。
一般貧血者口服鐵劑。貧血較嚴重需迅速糾正者,可遵醫囑肌內注射鐵劑治療。
口服葉酸每日5毫克,能預防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若已患本病,可口服葉酸5~10毫克,每日3次。經檢查屬缺乏維生素B12引起者,則用維生素B12100毫克,每日肌內注射1次。
貧血嚴重(血紅蛋白在60克/升以下),且已近預產期或短期內需進行手術者,則須采用輸血迅速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