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任寰之母王月朋:把愛種在女兒心中(3 / 3)

讓孩子心中有愛

王月朋說,當女兒寫詩時,愛的教育對她的寫作起了真正的莫基作用。她正是要抒發她的愛才激起了寫詩的願望,這種愛是她詩情之根。

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從3歲到4歲,任寰的病越來越厲害了,過敏性哮喘、肺炎反複發作,肺炎讓孩子喘不上氣來,很快就出現心力衰竭,需要搶救了。父母的心情常常為生活困苦,為孩子病情而煩躁不安。

4歲,任寰在這一年裏住院近20次。醫院的一切,給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她對白色,對穿白衣的護士、大夫,都有了感情。她一見到白衣服的護士出現,心就安定下來,她知道這是救她性命的美麗的天使。護士、大夫給了她生命的愛。她也把愛留在了生命中。

在醫院裏,小任寰還看到了更多和她一樣痛苦的小夥伴:有從工廠來的,也有從貧苦的農村來的。她也看到了不少睡在醫院走廊裏的父母和病孩:有的住進了醫院,卻因為再也借不出錢來,沒有治好病,便抱著出院了;有的病孩因為找不到藥治療,而死去……

從那時起,小小的任寰就知道了死亡。從小小的心靈裏,對死去的小夥伴同情難過……她在這兒知道了什麼叫窮苦;她對身邊的生活,開始思索。王月朋說,醫院的兒童病房,是女兒認識大千世界的第一個教室。

屋漏偏逢連陰雨,這個時候任寰又得了“尿崩症”,王月朋夫婦含著淚,抱她去了很多家醫院,專家教授們都束手無策。親人、朋友們看到他們這樣拚命地為救孩子奔波,暗中勸說他們要在精神上做好準備。

可是,作為父母,他們不相信自己的乖女兒會活不了。隻要有一線活的希望,他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女兒的病治好、養大。這時,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去看中醫吧,西醫沒法看的,中醫也許有辦法。中醫院有位有名的兒科大夫叫王烈,你們去找找他吧!唉,死馬當活馬治呀,萬一能看好呢?”

沒想到,這次可真投對了醫生。吃了他開的40多副藥,任寰的病果然神奇地好了!被許多醫生感到束手無策,宣布為不治之症,終於被王烈大夫治好了!夫婦二人對王烈大夫感激萬分。

王月朋把王烈以及許多救過小任寰命的大夫事跡,都告訴給剛懂事的女兒。她告訴女兒那些給予她無私的愛的人們:我國著名的老翻譯家、魯迅的戰友曹靖華先生,老詩人公木教授……

她告訴女兒:“一個人應該具有許多美德,而最重要的是對人的愛,對弱者的同情心。”從她的親身經曆中,從他們家的遭遇中,王月朋深切地體會到,沒有那些美好的愛給予他們同情、關懷和幫助,他們便一天也活不下去!

母親下定決心,要在女兒幼小的心靈裏培植對人的愛。王月朋教導女兒,她的每一次和病魔、死神搏鬥,都有很多人的關注,人們都給了他們無私的愛。她還教導女兒,長大以後不要忘了人們,也要獻出自己對人的愛……

事實的力量是無窮的,女兒體會到了人們對她的愛。當她寫詩時,王月朋發現:愛的教育對她的寫作起了真正的奠基作用。她正是要抒發她的愛才激起寫詩的願望的。這種愛,是她詩情之根,而這又是王月朋在不知不覺中紮在女兒心中的。

關於愛國教育,王月朋覺得,對孩子品德的培養目標,是教育他熱愛偉大的祖國,熱愛偉大的人民,隻有這樣,才能樹立偉大的理想,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這不是一下能達到的,必須從孩子懂事時起,就要從她接觸的生活上,一點一滴地進行愛的教育,才有可能在長大後,樹立遠大的理想。

作為母親,王月朋呼喚所有的人都要有愛人之心!她說,在所有的教育中,最希望首先注意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愛親人,愛爸爸媽媽,愛兄弟姐妹,愛所有的人。讓生活中充滿愛與同情,少一些互相敵視、欺騙、傾軋、妒忌、欺負弱小吧!讓世界充滿愛!

教子點睛:

一個懂得愛別人,懂得珍惜別人的人,必定會也會得到別人的愛。現在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很自私,不會愛別人,心裏隻有自己。其實,這也是父母親手種下的苦果。學會愛要先讓孩子從學會孝敬父母、長輩做起。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已被太多人奉為家庭的中心和主角,這樣怎能培養他們的孝心和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