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於上問
人才與知識
作者:張建
我當科員的時候,很怕見領導,更不會主動去請教領導。是不敢,還是不願?還是沒說的?可能都有,反正是敬而遠之。
一次領導讓我代表青年到大會上發言,我用心寫了一個發言稿,覺得挺美,也沒有征求同事和領導的意見,甚至還不想讓領導指正,怕把我認為精彩的內容給否定了。會後,領導在基本肯定我的發言的同時,還指出了我發言的一些問題,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遺漏。領導告訴我,如果想讓自己的發言出彩,還要在發言之前找人商量商量,尤其是聽聽領導們的意見。自我感覺是一回事,其實真不是那麼回事。由此,我記住了一個教訓。
孔子說“不恥下問”,我們也經常說向群眾學習,但就是沒有說向上級學習,隻提“下問”不說“上問”,這是一個重要的遺漏,可能也是一個故意吧。我們的機關文化講究層級管理、尊卑有序。作為下級,作為青年,不是你隨便可以向上級領導發問的。可是在機關裏,對青年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你的上級或領導,如果你不能經常地“上問”,那就不知要失去多少學習和上進的機會。羞於上問是機關青年進步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到一些青年躲避領導,或見了領導沒話可說,我就經常鼓勵青年向我提問。一次,一位年輕科員對我說:“您讓我見到您就要給您提一個問題,您對其他人也這麼要求嗎?”我說:“我看你不太主動請教人,所以才鼓勵你提問。”
羞於上問是機關青年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至於原因各有不同。有的青年是不敢接近領導,恐怕有所失誤受到批評;有的青年不是不敢請教領導,而是不屑請教領導,自恃才高;還有的青年不求上進,也不善思考,基本提不出什麼問題;也有的是看到領導板著個麵孔,自然也就敬而遠之了。
我們每個人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學習能力,所謂學到老、活到老。那麼我們向誰學,怎麼學,可能沒有好好想過。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這些都沒有錯。可是你想過沒有,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我們的同事、我們的領導,而他們就是一本生動的書,就是生動的實踐,他們身上積累著大量來自書本和實踐的知識、經驗,非常寶貴,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近在眼前的資源怎麼就視而不見呢?所以在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之外,還要倡導向同事學、向領導學。
我們在工作時間,都有和上級領導相處的機會,能否善於虛心地請教他們,事關一個青年發展和進步的快慢。但凡領導,都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優點和長處。作為晚輩和下屬,如果能接近領導,討教一些真學問,學到一些真本事,真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放著和優秀上級接近的機會而不請教不學習,豈不太可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