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當地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尊重農民意願,完善社會保障措施,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村承包地流轉的引導、管理和服務,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增值收益共享和利益補償機製,抓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
東部發達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
仍需加強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地處江蘇省中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全鎮戶籍人口5.3萬,耕地麵積39300畝,其中86%的耕地已經進行了土地流轉。
居立同誌走訪了唐宏家庭農場、富達水產養殖公司和宏順農機服務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
唐宏家庭農場以流轉方式在當地承包了3000畝土地,種、耕、收等環節都由專門的社會化服務合作社完成,家庭勞動力和短期雇工負責田間管理,有效實現了規模經營,提高了收益。但他也反映一方麵當地營銷環節、加工環節方麵的社會化服務基本空白,另一方麵農機維修、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麵農技服務力量比較薄弱。宏順農機服務合作社負責人反映機耕道路不通暢給機械化作業造成了很多不便。富達水產養殖公司的張秧兆反映農業貸款難,2000畝魚塘建設需要資金量大,年前費勁周折,找了當地農工部擔保,才在江都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質押土地承包經營權辦理了500萬元貸款,緩解了資金不足的問題。
東部發達地區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較快,但仍與新型經營主體、農民群眾的要求有差距。建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社會化服務夯實基礎,強化公益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農業人才培養拓寬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水平,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解決農業貸款難的問題。
農機購置補貼應堅持“銷補兩條線”
山東省海陽市薛家莊村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全村共有農戶200多戶,經濟作物主要是果樹和利用反季節大棚種植的草莓、蔬菜。
修竣強同誌對村中9戶購買田園管理機並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的農民和村幹部進行走訪,了解農民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看法。從調研情況看,農民在不同經銷商處購買不同品牌田園管理機享受的補貼發放方式並不統一,易引起農民的誤解,降低農民對政策的滿意度。走訪農戶中,有4戶農民是從經銷商處全款購機,再由經銷商將補貼款發放到農民手中;1戶農民雖是從經銷商處全款購機,但是補貼款將直接發放到農民補貼“一卡通”中;4戶農民是從經銷商處差價購機,即經銷商賣給農民的農機價格中已經扣除了補貼,農民並不直接拿補貼。由於補貼方式不一,外加農民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缺乏深入了解,有農民認為,全款購機、補貼款由農機經銷商發到農民手中的方式,僅是經銷商的營銷手段,是經銷商用農民的錢,來補貼農民,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補貼;至於差價購機,因補貼資金未到農民手中,農民無法辨別補貼資金是多少,以及補貼資金是否被經銷商克扣,認為最終得到實惠的是經銷商,而非農民。
建議農機購置補貼應堅持“銷補兩條線”,將農機補貼的發放工作從農機經銷商手中剝離,在農民自主全款購機後,由農機部門負責審核,並向財政部門申請結算,由財政部門直接將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撥付到農民補貼“一卡通”中,以打消農民疑慮,便於加強對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的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