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導幹部要做改革的堅定實踐者(1 / 1)

領導幹部要做改革的堅定實踐者

執政與行政

作者:蔡建軍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曆史責任和崇高使命。在這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改革攻堅戰中,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是貫徹落實《決定》的主力軍。

2014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首先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區”,那麼,今天全麵深化改革最難突破的則是利益“雷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除了橫下一條心、殺出一條血路,沒有選擇;除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攻堅克險,沒有他途。

今日之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全麵改革,內容相互交融,環環緊密相扣,重點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關鍵環節一子落則滿盤活。當前,改革既觸及思想,也觸及利益,甚至要經受局部利益受損的“陣痛”。削手中的權,去自己的利,動自己的“奶酪”,不是每個部門都願改,也不是每個群體都想改,非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與魄力不可。

改革的本質要求就是創新,創新就要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沒有闖的勁頭、冒的精神,就打不開海闊天高的發展新境界。當代中國的改革者,要有“振衣千仞崗,濯足萬裏流”的豪邁胸襟與超凡氣度。古人說:“唯公心可以奉國,唯公心可以理家。”各級領導幹部作為“關鍵的少數”,理當有“舍我其誰”的氣魄和“跟我上”的膽識,做改革先鋒當仁不讓,才能做到“天下為公”,致力改革不怕難,越是艱險越向前。有了這種使命感責任感,就會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與自己較勁、與困難搏鬥,從而拒絕平庸、追求卓越、推進改革;就會把心思往工作上操,把勁頭往發展上使,把力氣往改革上用,不會步人後塵、重複自己,從而走出一條新路,看到別人眼裏看不到的瑰麗風景;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不怕矛盾複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啃硬骨頭,不怕涉險灘,把堡壘攻下來,為前進開辟通道。

每前進一步,都需要執著和膽識;每攻克一道難關,都離不開智慧和實幹。我們遇到的都是“硬骨頭”,前進的路上需要不斷“涉險灘”,必須把辯證思維、統籌方法運用到工作的方方麵麵,正確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既要提振精氣神,又要敢於正視問題、勇於破解難題,以長期的艱苦奮鬥和過硬的改革成果,不斷開創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要做到“蹄疾”,前提必須是“步穩”。各級領導幹部對全麵深化改革的艱巨性、複雜性、關聯性、係統性估計要足,作風要紮實、工作要到位。操之過急就有可能“馬失前蹄”,欲速而不達。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既要盡可能快地去推動改革,又要防範風險,最大限度減少失誤。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製勝,敢於奮勇爭先。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既呼喚“敢闖”的銳氣,也需有“會闖”的睿智。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打好改革這場攻堅戰,需要穩固的基層作支撐,需要廣大幹部群眾的堅決擁護和大力支持,以借民力、聚民智、惠民生彙合強大正能量。

古語講“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唯此,才能聚人聚心聚威,建功成就偉業,才能把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實現宏偉的發展願景轉化為生氣勃勃的改革發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