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舒向蘇舒道:“舒妹過來幫我。”說著便脫下一長衫,蘇舒趕忙走過,兩人鑽進了石廟中,將小二貴重地珍珠翡翠貓兒眼玉石放到長衫上,足足打包了五六斤才出來。將石門關上後,楚天舒和空心禪師道:“太師父,這些少說也值七八百萬兩銀子了。明日我和舒妹便啟程向河南進發,那裏災情最為嚴重,恐怕官府的賑災糧食難以足數運達,當先去為好。”空心禪師道:“舒兒說言極是。真是難為你了!”楚天舒道:“救人於危難,是我們後生晚輩的職責,再苦再累,義不容辭。”說罷便嗬嗬一笑。空心禪師亦是會心一笑。
從寶藏處走到空心禪師的石廟後,楚天舒和蘇舒拜別了空心禪師,楚天舒一手提著這一包珠寶,一手拉著蘇舒的手,蘇舒一手持著蠟燭,兩人往客棧處走了回來。待得出了洞口,上了房間,已是戌牌時分,兩人又找來一大塊布來,結結實實地做了個包袱,將這些寶貝盡數裝了進去,放到裏間桌子上。兩人這才開始洗漱,爾後才坐下來邊聊天便歇息著。兩人聊著太師父,聊著這奇妙的石洞,聊著這連城的寶藏。今晚之事大約是蘇舒見過最為不可思議的事情,隻見她神態和言語無不流露出驚喜來,想著自己要和她親愛的舒哥去攜寶賑災,當真是開心的有點激動。
戌亥相交之際,兩個才各自睡去,第二日天一亮,兩人便梳洗了,匆匆吃了早點,告別了姚小二,縱馬向南奔去。到了太原後,隻見城中一隊人披麻戴孝,正在發喪,楚天舒和蘇舒便下馬慢走,走著走著,楚天舒突聽得路邊兩位老人閑聊道:“這晉王年紀輕輕,竟也英年早逝,倒不如咱們這村野匹夫,活的自在活的長壽。”另一位老人道:“昨日我兒子做生意回來,說他經過陝西西安之時,聽說秦王居然也死了,這一下子便死了兩位藩王。看來今年的年景的確不怎麼好啊,你看這各個地方水患連連,便是不祥的征兆啊。”楚天舒心中一驚,心裏便是雪亮:“這定然是永樂惱於秦王晉王謀反,賜他們自盡了。永樂倒也是手下留情了,未廢了這藩王的名號,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出了城,楚天舒將方才聽到的消息說與了蘇舒聽,蘇舒也是一愣,並推測出事永樂將他們賜死,然而說到底,還是秦王晉王理虧,這次永樂手下容情卻也是難得的很啊。兩人一路上談論著秦王和晉王,不多時便到了祁縣,山西票行多聚與祁縣,此處正是晉商的集中地。楚天舒將這些珠寶分開來在不同的票行兌成了銀票,,一路上雇十幾支車隊,沿途買糧,浩浩蕩蕩地向河南進發。由於要買糧押糧,這自是比單馬奔馳要慢的多,楚天舒也是掛念著災民,盡量催促著趕路,饒是這樣,也要十幾日後才到了豫北,楚天舒找到了各水災府縣,各知縣和知府見楚天舒前來送糧,個個當真是喜出望外,忙將楚天舒和蘇舒延為上賓,為這千裏送糧的之舉感謝不已。既然有了地方官府的配合,楚天舒一麵讓人到周圍未遭水患的各省各府各縣買糧,一麵又召集人手起屋蓋房,一直忙活了一月有餘才將河南的幾十萬災民盡數安置妥當。
此後楚天舒和蘇舒又數度會雁門山中取寶,往返在山東,南直隸和北直隸等地,和楚文定雷五爺以及其他一幹江湖好漢,分頭奔波了兩月有餘,終於在寒冬來臨之前,將各地賑災之事完結了。眾人都鬆了一口氣,皆眼要好好歇息幾日。楚文定說多日未曾回蘇州了,賑災事一了,便清閑了許多,要回去安排一下。楚天舒知道爹爹回去定然是要將和蘇舒的親事告知與娘親,並著手張羅喜事,心下自是暗暗歡喜了一番。雷五爺自是要回大同經營他那三百六十五家客棧。楚天舒和蘇舒告別了爹爹和雷五爺後,兩人向而來,到了雁門關時,又和空心禪師談了一個晚上,臨走之時,空心禪師要楚天舒教蘇舒練習本門的內功和劍法,楚天舒自是滿口答應,蘇舒亦是忙著給這位不肯出洞的太師父跪下磕了頭。兩人拜別了空心禪師後,一路向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