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華輪帶著三位西部證券的同事離開西安到上海創立朱雀投資時,就是取朱雀在傳說中是不死靈鳥的寓意,他們希望朱雀投資能夠一直發展下去。
2007年朱雀成立時,市場很熱,他們卻沒有頭腦發熱,在要有長線未來的考慮中,反而越發審慎,因此在2008年市場大跌的時候,朱雀投資的損失非常小,安然度過。
王歡不介意外界說朱雀保守,“保守原本就是我們主要的投資風格”。這些年來,朱雀投資把產品的最大淨值回撤線定在0.85元,通過嚴格的整體風控流程,確保不會有更大的損失。朱雀投資旗下產品兩次最大的淨值回撤來自2008年和2011年,但均大大小於市場整體跌幅。
有止損線很正常,朱雀投資甚至還有止贏鎖定機製。也正因如此,在外界看來,朱雀投資是非常懂得取舍的,明白有些市場不適合自己,有些錢也不是自己應該賺到的。
王歡稱,因為李華輪和梁躍軍等五位高級合夥人都是來自券商,研究員都是在行業有著十年以上工作經曆的成熟研究員,因此,朱雀格外強調對行業研究的專注。
不把公司研究透,看到其生命周期,“像內部人一樣理解公司”,就不會輕易決定購買,朱雀投資建立的三個級別的股票儲備庫中,股票都是經過全麵研究和嚴格選擇的,投資經理必須在授權範圍內嚴格進行一、二及三級庫品種的投資。“我們一直強調買公司,而不是炒股票”。
成長
除了一開始就確定的“保守和專注”的投資風格,2009年底,朱雀把“思辨”加了進來,意指朱雀投資要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要堅持獨立思考,要學會用未來的眼光看世界。同時,在敬畏市場的前提下努力感知時機,力爭把握。
“活下來了,當然還要考慮怎麼更好地活下去。”王歡說,新興市場的高成長、高估值與高波動性特征促使朱雀思考,保守之外,朱雀一直在審慎的原則下進行創新,甚至是試錯。
這也是朱雀投資合夥製的優勢,讓它有更多的空間去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創設獨特的產品。
事實上,朱雀幾乎和從容投資同時進行了設立行業基金的創新,隻不過在從容大張旗鼓地對外推介醫療行業基金的時候,它低調地推出自己的TMT行業基金、大消費行業基金。
不過,朱雀的TMT行業基金推出後效果並不好,淨值一度回撤很快,到了0.86元的時候,朱雀投資決定把這個基金的投資範圍擴大。此後,這隻基金不再是純粹的TMT行業基金。
大消費行業基金的嚐試成功了,設立之後,淨值屢創新高。這也讓朱雀投資確定了今後的重要投資方向是關注消費。要適應中國經濟從出口投資到內需層麵的轉變,多注重那些與經濟轉型相關的行業,其核心是城鎮化和內需,包括衣食住行、醫療、娛樂文化等內需產業,以及戰略新興產業等。
因為關注和經濟轉型相關的新興成長產業,朱雀投資也不可避免會碰到成長風格 (特別是中小市值股票)可能帶來的估值過高和流動性風險。
與單純的選時型或選股型投資者不同,朱雀投資在兩者之間做出一種平衡。一方麵,朱雀投資重視自上的倉位決策和行業配置;另一方麵,朱雀投資也重視自下的個股選擇。前者使得其業績呈現出較為穩定的風格,後者使得其業績在市場上行階段保持一定程度的進攻性。
除了以股票作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傳統產品外,2011年4月朱雀投資也推出了一款創新型產品—朱雀丁遠指數中性。
當時股指期貨已經推出一年多,但還是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還是依靠倉位控製降低係統性風險的衝擊,朱雀投資便進行了創新。
與傳統股票類產品不同,朱雀丁遠指數中性為一款追求絕對收益的產品,采取市場中性策略,一方麵通過數量方法建立一個擁有較高超額收益的股票組合,另一方麵通過賣空股指期貨合約對股票組合的市場波動部分進行對衝,從而獲取股票組合穩定的超額收益。
在王歡看來,朱雀的多數創新雖然不能說都是一帆風順,會有一些挫折發生,但最終的結果還都算令人滿意,原因就在於所有的嚐試其實還是和團隊的能力相匹配的。
每次創新產品推出之前,會首先考慮有沒有前景,有沒有能力對接,投入是不是很大,風險是否可控,以及就算出現判斷錯誤,損失可否承擔。
得到肯定答案之後,內部都會做很久的模擬盤,還利用自有資金進行實盤操作,要確保它能獲得預期的風險收益匹配,然後才會規模推出。
在王歡看來,隻有堅持做持續創造價值的長線投資,朱雀投資才有不斷成長的長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