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例外”終結
金融
作者:沈旭文
SAC不再是個例外,Steve Cohen努力在暴風雨中維持15個月的平靜終於被打破了。
隨著行業傳奇人物Steve Cohen和他創立的對衝基金巨擘SAC資本管理(SAC Captial Management CP,以下簡稱“SAC”)尋求與聯邦政府和解努力的失敗,投資者的情緒開始不穩定。
繼2013年第一季度收到近17億美元的贖回申請後,在當地時間6月3日的最後時限前,SAC又收到了近35億美元的贖回申請。而在二季度要求贖回的投資者名單中,包含了SAC最大的外部投資者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 Group)。將5.5億美元交由SAC管理的百仕通集團,在這輪贖回中,或計劃收回其中超過70%也就是近4億美元的資金。
而在2013年2月之前,SAC的投資者顯得還很淡定。大規模的贖回並未發生。而在此期間,卻有至少五家由SAC前雇員創辦的所謂“SAC係”對衝基金接受了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其中兩家被迫關閉,亦有SAC前雇員被捕。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表明華爾街的大型金融機構開始認真考慮SAC遭遇的監管風險。”一位前對衝基金雇員表示,“他們可能判斷,這次聯邦政府是真的要拿SAC開刀了。”
在今年3月,SAC已經用支付6.16億美元罰金的代價,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達成和解,以求保全名聲。盡管這一數額已經創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史上最高罰金的紀錄,但美國聯邦政府對SAC的調查卻並未因此中止。而到了5月下旬,SAC與聯邦政府間的和解談判幹脆以失敗收場。
即便這樣,要就此判斷Cohen和SAC的命運,仍舊為時尚早。在SAC創立以來的20年間,因其異乎尋常的驕人業績,外界尤其是輿論對SAC投資過程“合法性”的質疑始終未曾間斷。至於對Cohen個人涉嫌內幕交易的指控,同樣早已有之,可SAC至今經營如常。如此“刀槍不入”的曆史,也令不少市場人士尤其是SAC的投資者相信,這次SAC同樣能脫困而出。
“既然一直被人盯著,Cohen做事必然會更加小心,否則早就被監管機構逮著了。可反過來,如今美國政府真想抓到Cohen和SAC的實質性把柄,也更艱難。”前述原對衝基金雇員指。
定點清除
直到今年5月的第三周,SAC與聯邦政府間的監管“戰爭”似已顯露出“和平的曙光”。SAC甚至一度向外界透露,對於在6月以前,和聯邦政府完成和解談判,“充滿信心”。然後就在當周,一張寄給Cohen的傳票,卻令SAC的樂觀預期徹底落空。
在當初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協議時,SAC隻是平息了監管機構針對其旗下基金從事內幕交易的機構民事訴訟,卻並不能阻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繼續對Cohen及SAC其他雇員的個人違規行為發起訴訟,更不能阻止其他官方機構對Cohen等人涉嫌內幕交易而進行的刑事犯罪調查。而除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Charles Grassley參議員和曼哈頓南區聯邦檢察官Preet Bharara,目前也都在各自調查Cohen及SAC人員的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