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遁 跡(3 / 3)

“回家?”夷光問道。

“對,回家,咱們該回家啦”,範蠡柔情地說道。

“可惜啊!先生,我沒能把青玉案給帶回來,那裏麵有先生送我的謀策呀”,夷光沮喪地低聲說道。

“嗬嗬嗬.......,夷光啊,今後咱們不用謀策啦,青玉案,在你我手中已是無用,它原本就是君王的,它自然會回到應去之所,就讓它隨著君王去沉浮吧”。

範蠡說完,再次看了一眼吳越之地後,回身提韁,駕.........,帶著夷光策馬急馳。

駕......,駕..........,十幾個青衣武士也揮鞭提韁尾隨而去,留下的隻有馬蹄濺起的塵土在飄蕩,緩緩地消散,痕跡全無。

“君上,今晨城破之後,奉君上旨意,微臣沒有找到施夷光,甚至連範蠡也不見了蹤影,將士隻在吳王宮殿發現了這個青玉案,上麵留有一枚大司馬印和一卷絲帛,微臣不敢擅自開啟特呈君上,文種躬身作揖的說道。

“什麼?施夷光和範蠡都不見啦?卿沒有加派人手尋找嘛?越王站起了身子吃驚地說道。”

“是的,兩人都不見了,微臣派了幾批人馬都沒有找到”,文種說道。

越王聽到此時,急忙地打開了絲帛,隻見上麵寫道:越王君上,臣在此叩首,叩首,再叩首。

君上,恕臣不告而別,臣受君上知遇之恩,投越輔君十幾載,未謀陽斷之術造福社稷,然專於陰謀詭詐。十幾載間,已心交力瘁,無心再盡謀臣之責,然陰謀之術非臣之所長,臣自知常用此術必危社稷,將辱君於廟堂。今日複國已成,君上霸業必留史書,臣應自知擇時離去,然,臣未報君上禮遇之恩,心如焦蟻惶愧之至。

現江山大定,青玉案乃君上賜玉而成,理應物還君上,臣為再盡謀臣之責,集所學於墨尖,再獻二策韜略,分為:帝術--謀國之策、治術---陽斷治國之策。

昔日臣為保夷光周全,取君上賜玉製成青玉案,內有亂術---即陰謀詭詐之策,由夷光化名西施攜案入吳,伺機行事。

現三策已全,臣將其藏於案中,三策之術乾坤互變,陽斷陰謀推演天下,可為君上再圖霸業,開疆拓土、治國擇才之用。

臣躬懇陛下,慎用陰謀之術,陰謀之下必累及無辜,損君上於民心,社稷之根也有傾覆之危。

故君上應善用陽斷之策,順應天地時勢徐圖為之,此乃天下之道,也為昊天之命。印為帝權,案有乾坤,乾坤之道,藏於心中,此乃王者之道,也為皇帝壽昌。臣此去後,與君上再無相見之日,望君上多加珍重!臣也勢將絕跡朝堂,歸隱商賈之中,懇望君上知解微臣之心,任由臣去,臣叩首謝恩!臣躬啟上天,佑君上霸業早成,臣叩首拜別。

許久後,“唉........,一聲無奈的長歎,絲帛從越王指尖滑落在青玉案上。

越國自勾踐滅吳後,越王得範蠡青玉案中三策書,走上了強國之路,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自公元前465勾踐強國至公元前306年亡,國祚159年。

後青玉案三策自越國流失,據傳被鬼穀子得青玉案中之帝術、亂術二卷,傳蘇秦、孫臏等,最終形成戰國時著名的合縱與連橫之術。

當上官英夫說完青玉案出世的故事後,伽羅公主流著眼淚不由地柔聲感歎道,“青玉案呀!你的問世竟是伴隨著陰謀與癡情而生,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誰說不是呢?,但就是這淒美的愛情最後竟變成爭奪與殺戮,恐怕這也不是範蠡當年留書的初衷,”上官英夫也隨聲地歎息道。

“那後來是不是嬴政得到了這個東西,故而才有了你們家族的秘密?”伽羅公主閃著睿智的目光接著說道。

“嗯,是的!這就是青玉案成為秘密的關鍵所在,它就從我大秦開始的”。上官英夫讚許地看著妻子點點頭說道。

正當他想接著說這個秘密的由來時,窗外一個尖叫聲乍然響起,“珠姐,是我,我是九珠啊!”一個驚慌且帶著顫音的女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