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藝女青年的飯局(1 / 1)

文藝女青年的飯局

生活圓桌

作者:朱曉劍

作為大叔級別的男人,飯局還是隨意一點的好,似乎這樣才能吃得舒心。愛說話的變成話癆也無不可,你說你的話,我吃我的菜,你指點江山,我喝我的酒。這事,誰也不礙誰,雖然同桌吃飯,還是要萬種風情好一點,大家都一個樣貌,說著不鹹不淡的話,那多假。不僅如此,也會給人虛幻的感覺。

活到大叔這個份上,真的是見慣不驚了。不過,遇到文藝女青年,又是另外一回事。說來,這也沒多少道理可言,無非是她們喜歡的調調文藝一點,甚至選擇館子都得有自己的風格,是不是私家菜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幾分情調。但對我這樣的人來說,這情調還是飯局所營造的為主。吃飯、喝酒、咖啡、甜品,都是那麼一回事,多一點未曾不好,少了也沒覺得有多大的遺憾,到底這時候的飯局是要吃得出一種風格嘛。

那天晚上,跟幾個文藝女青年去小通巷吃飯,那裏好像是成都最文藝的街道,連小店的名字都彌漫著文藝氣息,走在街上都覺得有點文藝兮兮。於我,總是好奇,好像借這個時間偷窺另一個世界。走進一家小館子,點了兩個菜,要了一瓶黃酒,幾個人就東拉西扯起來,從藝術說到讀書沙龍,從藝術大師到吃喝場所,那一個聊呀,看上去活色生香又很痛快。我聽得不大懂,想起了一本書叫《假裝的藝術》,可惜我還沒開始讀。所以,話也根本插不上,聽來聽去,都是遙遠的故事和人物,以及模糊的街景。

後來,我都要迷糊睡著了,她們才結束話題。遇上這事真是抱歉,喝點小酒,聊一會兒天,不對胃口,可能很快就睡著了。其實,對文藝女青年來說,這也是很好的方式(不會期待大叔提供有參考價值的資訊)。從那家館子走出來以後,我不解風情地說,是不是大家就散了,各回各家。她們嘿嘿一笑:“再去喝一杯咖啡。”

我不太確定文藝女青年都是這樣的範兒,把生活過得很文藝,好像不食人間煙火,更不要談煙火氣了。遇上這樣的飯局,初始會有一些尷尬: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宇宙,因為某一種定律的交叉才有了相遇,照《量子江湖》裏的話說,微粒的自由移動同樣能造成不同的武學傳奇。但這樣的飯局正是不搭界的人混搭在一起,如此才有了行為藝術的風格,如果一個人在那裏隻在乎吃喝,木雕一般,也許會被當作裝置藝術吧。這樣的文藝聚會(古時是否能稱為雅集?)說來也蠻好玩。

事實上,我不太確定這是否能和魏晉人物的飯局相提並論,又或者那一種風流在今天如果要有遺傳,是不是應該屬於文藝女青年們:雖有一點喧鬧,卻也有著令人遐想的趣味。不過,在這個時代,或許一個朋友的說法更為靠譜:我看到一些文藝女青年,像珍稀動物一樣坐在一堆男人中間,煙癮大,酒量猛,不畏葷段子,甚至在一些時候,還得講點更出位的段子,來表示自己對性別的無所謂,仿佛個個都可以修煉成蘇珊·桑塔格、漢娜·阿倫特、西蒙·波伏娃這樣的女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