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語,經常隨口說出一些打擊孩子自信的話,比如,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他們會說:“你真沒用!”當孩子作業不會做時,他們脫口一句“你真笨!”久而久之,“笨”“沒用”“傻”之類的詞語就根深蒂固地灌輸到了孩子的大腦中。
然而,由於未成年孩子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有限,往往容易盲目崇拜、服從“權威”(父母、老師常是他們心中的權威)。他們通常不能因“笨”而奮發圖強,力爭不“笨”,相反,他們會因“笨”的標簽而把自己定位於笨的一類,有意無意地常用“笨”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作為父母,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父母的天職是為其創造適宜的條件,引導他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父母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聰明的人,他才能自信地迎接人生的挑戰。
孩子心中的自信不是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這需要父母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每一點光輝業績都收集起來,然後一磚一瓦地在孩子的心中砌築自信的大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父母有無限的耐性。關於這一點,遼寧文科狀元黃曉慶父母的做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在黃曉慶的成長過程中,其父母總是不失一切時機地讚揚和肯定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學說話、學走路、背詩、唱歌,哪怕有一丁點兒出色的表現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讚美和鼓勵。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如繪畫作品、優秀作文等,他們都會像收藏古董一樣妥善地珍藏,孩子登台演出,每一個閃光的時刻,他們都盡可能用相機記錄下來並為之驕傲。
當孩子放學回來向父母炫耀自己所得意的事情時,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作文被老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宣讀時,當孩子考出好成績時,他們都會抱以積極的回應:“哇,真了不起??還要繼續努力呀。”
黃曉慶的父母就是這樣一塊磚一塊磚、精心地在孩子的心中建構起堅實而又穩固的自信大廈。1999 年,黃曉慶以遼寧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被北大錄取。
讚美是一種技巧,好的讚美會讓孩子受益,壞的讚美則會失去原有的積極意義。父母在讚美孩子時要遵循五大原則:
第一、要堅持原則。不能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加以讚美,隻有當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並做得很好時,才能讚美;
第二、讚美需及時。不要等到事過境遷再來表揚,效果將大打折扣;
第三、讚美時要就事論事,不要直接讚美孩子個人,而應該讚美她的具體行為,也不要誇大其詞,這樣會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
第四,要當眾讚美,讚美孩子時,可以當著別人的麵,這樣孩子的成績當眾傳播了,對她就是雙重的獎勵;
第五,讚美要掌握分寸,孩子經過努力做出了成績,或者她做完了她理所應當做的事情,她都應該得到讚美,但是注意要適當,切忌過度的讚美助長孩子的驕傲心理。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讚美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可以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她們揚長避短,克服自卑心理。但賞識教育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根據孩子的心理進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幫助!
無論是誰,出生時都是一樣的普通而平凡,但是賞識卻可以讓你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賞識亦可以正確引導孩子發揮潛力,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