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育兒案例解析(5)(3 / 3)

媽媽最近挺焦慮,女兒兩歲多去了幼兒園之後,一直還挺聽話的,老師也說果果適應性挺強。近些天果果就是不願去上幼兒園,經常做出很為難很痛苦的樣子,可憐巴巴地含著眼淚看著媽媽說:媽媽,我太累了,我在家休息一天,我喜歡你,媽媽,我愛你。

每逢這個時候,媽媽不像壞脾氣的媽媽那樣簡單粗暴,相反,是倍加關心,她總會很同情地看著女兒,蹲下身來,摟抱住女兒,一下又一下親著果果的臉,說的話比女兒還動情:好寶貝,親寶貝,你乖乖地去幼兒園,媽媽下午就去看你,我陪你上輪滑課,這樣,我就能第一個接你了。女兒親了又親媽媽,媽媽也回應著,同時,抱了又抱果果。可盡管媽媽極盡耐心,果果還是在幼兒園門口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果果的哭聲揪著媽媽的心,媽媽也每次含淚地看著果果老師拉著果果的小手進幼兒園大門,消失在樓門口,媽媽真希望自己換成果果的老師,就這樣牽著女兒的手,緊緊地牽著,走一輩子。

是媽媽的愛讓女兒這麼脆弱嗎?

如果是朋友這麼說、老師這麼說,媽媽都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太溺愛果果了?可偏偏是果果爸這麼說自己,果果媽尤其不能接受!不為什麼,就是丈夫一張口,果媽就想給他堵回去,她對丈夫任性已經習以為常了。隨著果果對上幼兒園這件事的抵觸情緒愈演愈烈,果爸對果媽的責備也越來越重,說都是果媽慣的,別跟孩子那麼膩味,你越膩著她,她越嬌氣,越離不開你。而且果爸還準備就在近期,找個時間,好好批評一下果果,讓果果自己擔待一下自己的事情,別什麼事情都找媽媽。媽媽都跟爸爸急了:寶貝本來就脆弱,你那麼大聲音訓果果,寶貝女兒還不得受心理刺激啊?!爸爸也快急了:你這麼慣著她,將來刺激她的人就不是我了!果果媽想象不到還有什麼人能刺激果果,隻是,她堅定地認為,幼苗就是要嗬護,任何靈丹妙藥都抵不上媽媽的愛。

可是,果果對媽媽的“折磨”也開始升級了,果果會找各種理由拖延晚上睡覺的時間,一趟一趟地上廁所,幼兒園老師也反映果果不睡午覺,一遍一遍地上廁所,每次上廁所都告訴老師,而且眼睛緊緊盯著老師說:老師,我要尿尿。老師說,你不用跟我說了,你自己去吧。可果果每次都告訴老師,為什麼呢?因為原來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果果頻繁尿尿,老師就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就接孩子去看病了。果果盯著老師看,就是為了讓老師再給媽媽打電話,這樣老師就能來接媽媽了。

媽媽的“關懷強迫”會使寶貝脆弱

果媽說,自己小時候,媽媽就是這樣對自己的。讓她回憶當時是她更需要媽媽,還是媽媽更需要她。她沉思一會兒說,幼小的時候當然她也需要媽媽,但另一方麵她也覺得媽媽需要她,離不開她,她要陪著媽媽才安心。

如果稍微仔細觀察果媽,你就會發現,果媽說話速度很快,開心的事情,她會急匆匆地說出來,不開心的事情,更會使她焦慮。媽媽這樣說話吐氣,寶貝也會感同身受地模仿。要知道,孩子是用身體來學習身體、用感覺來學感覺的,幼兒的心理發展是感知覺動作思維,尤其是對於離他血緣最近朝夕相處的媽媽,舉手投足、話音神情都對媽媽極盡模仿和學習,可急匆匆地焦慮地來表達愛的方式並不符合生命的健康規律,更不符合幼小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孩子常常會感到氣息不均勻,內髒活動、內分泌、神經係統都會受影響,精神自然受影響。

當今,像果果媽這樣的職業女性真的是十分辛苦而且可敬,她們有學曆、有知識、有愛心,對生活有著很高的理想,工作上和男人同工同酬,家裏她們想奉獻愛心。然而,關注點過多時,她們的精力往往分配不夠,就容易對孩子的愛也“快節奏”起來。所以,請辛苦的媽媽對寶貝慢慢地說話,慢慢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