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國餘暉萊昂斯:餐飲大王入夢電腦時空(2 / 3)

威爾克斯教授藉此在學術研究上獲得了巨大的榮耀,所以他不介意參與研發的萊昂斯公司技師複製一台愛達賽克,帶回萊昂斯公司做商業應用。

到二戰結束時,國際上專利製度已推行了數百年,專利網已經非常結實,可是計算機這條大魚從網眼漏過了。看起來似乎很奇怪,其實是因為計算機的發明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有無數科技人員的心血和成果融彙其中,要爭辯誰才是第一個計算機的發明者似乎很無厘頭。威爾克斯教授似乎也遵循了這一規則,對萊昂斯公司的複製和隨後的大批量生產采取了一種超脫的態度。

進入萊昂斯公司的這台機器成為史上第一台商用計算機,以前都是做為軍用和科學計算用途的。這台機器剛搬到萊昂斯公司時,曾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恐慌,許多員工風傳這台機器將會取代很多人,因此很多人會失業。總經理西蒙斯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複雜的辦公軟件編程工作,全麵自動化的過程會很漫長,沒有必要直接裁員。

於是,西蒙斯站出來,告訴有些惶恐的員工們“不會因為計算機而解雇任何人”。

拷貝成功的希望

“即使最糟糕的事情發生,我們一個顧客都沒有,第三台計算機也能派上用場,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在形勢樂觀的情況下設立一個對外的計算機服務機構,向商業客戶出租上機時間。”1954年6月,西蒙斯向公司董事會建議批量生產計算機。

從劍橋大學拷貝來的計算機,很快聞名遐邇,剛進公司不久,英國軍械部就找上門來,希望能有償使用機時,進行彈道軌跡計算。氣象局也找上門來,要求幫助進行氣象數據分析。

這些還都是計算範疇,而商業應用首先體現在公司的工資發放作業上,今天也許是小菜一疊,但在上世紀50年代初,這台設備成功地完成萊昂斯公司上萬人工資發放業務,在英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英國公主伊麗莎白,她也上門參觀。

接著是餐館配餐項目。隨著應用需求的增加,萊昂斯公司又照著原來的機器複製了一台,不過在複製的過程中,公司的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了一些修正。

食髓知味,萊昂斯公司開始準備量產機器。1954年11月,作為萊昂斯公司子公司的LEO成立,開始生產LEO牌大型計算機。

不過美國計算機廠商可能帶來的潛在競爭威脅,還在萊昂斯公司高管心頭盤繞。他們再度派員赴美考察,這次的考察範圍也很廣泛,包括計算機製造商和應用客戶兩方麵。而作為應用客戶出身的萊昂斯公司似乎更加關心美國的計算機應用狀況,他們在參觀完五角大樓後,在報告中揶揄五角大樓花錢大手大腳,買了不少尤尼法克大型機,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把它們用起來。

從應用角度看問題是萊昂斯公司的一個特點,這和美國的計算機公司有很大的區別。脫胎於傳統產業的萊昂斯公司習慣於將機器的技術、商業、應用潛力挖掘透,也就是說技術更新速度較慢。而美國的計算機公司從誕生開始,就處於劇烈的競爭中,進行激進式的技術更新升級,後來甚至演化成過度升級,就是說客戶的設備應用潛力往往沒有挖掘透,老機型在商業角度就被淘汰了。萊昂斯公司一旦進入這個競爭格局,將很難適應其節奏。

不過這一切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還不成問題。LEO牌計算機在萊昂斯公司的成功應用,吸引了很多公司的老用戶,當然以前老用戶享用的是萊昂斯的糕點和飲料。福特汽車英國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像萊昂斯一樣上馬工資發放作業計算機係統,接著是Wills煙草公司和勞埃德鋼鐵公司。

格林米爾斯銀行也對LEO牌計算機投去了垂青的目光,這是一家為英國軍隊發餉的銀行。LEO在喜悅的同時,很快品味了一絲苦澀,因為在政府的主導下,英國陸軍軍餉部門花巨資訂購了IBM的一台大型機,事先可能沒有公開招標。LEO獲悉後,努力爭取但無果而終。

但此時的LEO在市場上還是比較順利的,它很快拿下了一家證券交易所的訂單,接著把產品賣給了政府負責養老金的一個業務部門。隨後,LEO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產品賣到了南非的蘭德金礦。

戰後逐步複蘇的英國市場,對計算機的需求開始漸漸加大,在滋養了LEO的同時,也吸引了IBM的目光。

駕旋風而來的藍色巨人

“是冷戰幫助IBM成為計算機業的國王。”

IBM總裁小托馬斯·沃森曾這樣說。準確地講,是冷戰背景下軍方的“旋風計劃”給了IBM全麵騰飛乃至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並最終壓倒萊昂斯公司。

早在二戰期間的1943年,美國海軍部委托麻省理工學院進行設計飛行模擬訓練器的任務,目的是在戰爭期間加速訓練飛行員駕駛新飛機的能力。在研發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種“喧賓奪主”的現象,項目演化成研發一種新型的具有實時功能的計算機,項目負責人佛雷斯特有些自嘲地說,它將會“解決許多與飛行沒有直接關係的科學和工程問題”。

二戰結束後,美國軍界對這個項目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個項目是一個“鍍金的廢品”。不過,這個項目聚集了一批後來在計算機領域叱吒風雲的人物,其中包括後來成為DEC創始人和總裁的肯尼思·奧森,他曾說:“噢,我們趾高氣揚!每一個人都將認識我們!而且我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