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凝魂聚氣,創意無限(2 / 2)

把“雷鋒班”搬到北大講堂

一個是最具傳統特色、革命色彩的軍人形象;

一個是推崇自由、個性解放的青年學子;

二者能否理解、交融,在同一片天空下,心有戚戚?

2014年,沈陽軍區青年處的創新之舉,跨越了“鴻溝”,打破了“堅冰”。他們指導雷鋒生前所在團,與北大團委攜手開展“雷鋒精神共建共育”活動,讓當代雷鋒傳人到北大取經的同時,也把雷鋒精神的種子播撒到了未名湖之畔。

共建3年的成果顯示,優秀的青年、美好的靈魂之間,完全可以互動交融。雷鋒團的官兵們,呼吸著北大清新空氣的同時,北大的學子,也從革命軍人身上,受到了深深的觸動,領會到何謂不變的堅持。後者還活學活用,嚐試著以“雷鋒精神”指引法律、公益、環保領域的實踐。與地方高校合力培育優秀青年是一條新路,“雷鋒團”的這次“開拓”,趟得巧,趟得妙。

以“互聯網思維”,舞出海軍Style

“互聯網思維”是時下的熱詞,在軍隊青年工作的建設與實踐中,如何靈活有效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夯實信念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是擺在部隊青年工作者麵前的新課題。

2014年,海軍青年處積極創辦“藍網”團校、水兵課堂、碼頭夜校、曆史文化大講壇等。依托“藍網”工程,開通了580多個國家遠程教育專業課程,同戰艦命名城市和20餘所重點高校,結成人才共育對子,把大學辦到了海島、搬上了高山、移進了艦艇。2015年,海軍將在高山海島部隊探索建立“青年書屋”和“流動書吧”,組織向團員青年薦書薦文活動,引導青年官兵勤讀書、善讀書、讀好書。今年,還將開展“海疆先鋒”青年典型係列分享活動,組織典型零距離采訪、基層行和網上互動訪談,積極營造“學先進、強本事、當典型”的濃厚氛圍。

“金頭盔”模式,培養“藍天驕子”

新時期的“四有”要求,是根據時勢需求,對當代革命軍人所需鑄造的品質精準傳神的概括。

如何圍繞“四有”要求,育人立人?空軍青年處努力探尋一條完整的培育鏈。空軍“金頭盔”育人“戰略”,稱得上全軍育人成才的樣本。該培養模式,富於開拓意識,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膽起用年輕的飛行員作為部隊戰鬥力生成的主體,一大批30歲出頭、對抗空戰、突防突擊能力強的人才,脫穎而出。

會上,總政組織部蔡善飛副部長做了總結發言,並對2015年全軍青年工作進行了部署與展望。2014年,全軍青年工作認真貫徹習主席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中國夢強軍夢時代主題,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係列主題團日活動中,全軍官兵積極響應、踴躍參與,組織演講比賽9500多場、實踐活動12000多次,征集夢想感言900餘條,形成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生動局麵。

青年工作任重道遠。這也使得2015年的部隊青年工作,會既富於亮麗色彩,又迎著挑戰與使命而行。“以兵言兵語闡釋道理、釋疑解惑,使思想引導更加連地氣、接兵氣、鼓士氣”成為新的時代召喚。

2015年,“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主題實踐活動將持續深化拓展。這一已成為青年工作鮮亮品牌的活動,今年將持續用力、深入推動;2015年,將揮手作別“雷鋒叔叔三月來了四月走”的景觀,全軍將以“學雷鋒”為圓心,開展“向上向善好青年評選、軍營最美青年點讚等群眾性活動,讓真善美之花,生根於遼闊的大地;“雷鋒團”與北大團委深化共建共育成功示範的珠玉在前,全軍100個英模單位與全國100所學校,將結對互學、攜手育人;“奮鬥的青春最美麗”是2014年轟轟烈烈的時代主題,2015年,“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強軍的典型最可敬”,青年典型將上高原、下海島、走邊防,與基層分享交流

追夢的路上,奔跑著追風的少年。創意連連的暖心之舉,令青春不虛度。期待2015,在全軍青年工作者的演繹下,綻放出創新、創造、活力無限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