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外國父母都采用我們的古訓,樓主又為什麼要懷疑進而糾結呢?
“男女平等,樹立正確價值取向”來自:南瓜戲迷3樓
窮養富養是不同的教育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成為具備良好品德和正確價值觀的人。富養不一定針對女孩,窮養也不一定針對男孩。
如果一味滿足女孩的物質要求,很可能會助長女孩的虛榮心,滋生其任性、跋扈和自私的個性,缺乏對家人和社會的親和力,容易遭受挫折。
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都不盡相同,究竟哪種程度的花銷才能稱為富養呢?有些家庭很容易就能滿足女孩的一切要求,但有些家庭則非常費力,不可能完全滿足女孩。所以,不管男孩女孩,在當下提倡男女平等的年代,應當平等教育。適當為孩子花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金錢觀。
同樣,窮養並不等同於賤養,如果樓主家庭條件確實優越,完全可以讓男孩過養尊處優的生活,但要重視男孩的教育。平時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比如登山、踢足球、攀岩等,培養男孩吃苦耐勞的品德和堅韌不拔的意誌。
“變則通,通則達,學會禮義廉恥是關鍵”來自:三十六變4樓
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正當的方法追求到,就不應當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用不正當的方法擺脫掉,就不是真正的擺脫。孔子的這一主張說明:人總會活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如果為了得到利欲而不顧廉恥,就會釀成大錯,最終悔不當初。
在興趣班、書籍、玩具都要分男女的當下,有多少女孩喜歡拚樂高、玩車模、學跆拳道、熱愛籃球?又有多少男孩喜歡舞蹈和戲曲?樓主是否問過孩子是否喜歡窮養的教育模式?
變則通,通則達。孩子千千萬,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精神,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適合孩子的,能培養孩子懂得和認同遵循禮義廉恥的,讓孩子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作出正確取舍的教育模式才是正解。
另外,窮養的父母,你們是否也以身作則,貧困交加地度日了?如果沒有,還有一句老話“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沒有站直走正,卻來苛求孩子,是否有欠考慮呢?
“窮養富養都要愛”來自:小玄子5樓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日本的孩子從小被灌輸“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思想,很多日本小學生都利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就連一家人出門遊玩,也要讓孩子自己背包,培養其獨立意識。反觀國內,不管窮教還是富養,恐怕沒有一個家庭能夠做到讓尚在讀小學的孩子自己背著從超市買來的東西回家吧?
我沒有想過要窮養兒富養女的問題,但我明確知曉,我要努力工作,希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同時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從而充滿自信地解決和處理問題。
我家女兒生性膽小,剛入學時,她不敢在生人麵前講話,不敢在班會上發言,在班裏沒有一個朋友。我沒有給她買過很多名牌,也沒有送她參加心理勵誌班,隻是不斷地鼓勵她,用心關愛她。一段時間以後,她和同班同學相處得非常好。
在女人一樣需要打拚才能生存的今天,窮養兒富養女也不應當涇渭分明。除了樓上說的讓孩子學會禮義廉恥,還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