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西藏有個約定(1 / 3)

【序】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善於寫作的人。在各種妙筆生花、文思泉湧、高大上的寫手麵前,如果去寫什麼所謂的“作品”,多少會讓人生畏。

然而伴隨著生活的曆練和時間的沉澱,種種快樂與痛苦、煩躁與糾結,激情與平淡,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感覺會體會,會抵在心口讓人覺得有些言語不吐不快。是分享欲也好,還是吐槽控也罷,盤亙在心裏的東西如果有機會得到釋放,會覺得也算給過去的這些年一個交待,不至於回頭一看,每天就這麼糊裏糊塗的瞎混,收獲遺憾與矯情。出於這個目的,鼓足勇氣,決定還是寫寫。如果能使看到此文的朋友找到些許共鳴感,實屬你我之緣分。

我們常聽人談論一類人叫“北漂”,意思就是在北京混的人。與之相對的當然還有“上漂”、“廣漂”、“橫漂”、“港漂”.以及各種“漂”,用來描述為了謀求夢想或生計在城市奮鬥打拚的人們,他們往往生活艱辛、居無定所,以一個新時期都市流浪者的身份,長期混在這個地方。

這篇長文也與“漂”有關,隻不過“漂”的範圍已經不限於一兩個城市,而是更大更廣,整個中國都是我們“漂”的範圍。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膨脹,造就了在中國有一群人,像我們一樣,以長期差旅的狀態,為我們的客戶服務。今天待在這兒,明天杵到那兒,一年365天一大半兒都在外麵。錢包裏全是車票、機票以及各種票,行李箱裏從生活常用、娛樂休閑到緊急救護,一應俱全。早上興許還在北京的某個小胡同口嘴裏胡塞著煎餅油條,晚上就可能在成都的某個街裏三五成群的吃著火鍋..吃遍了五湖四海、睡遍了華夏神州。麵對不同城市,懂得如何迅速切換狀態以致於可以找到類似本地人存在感,還可以在關鍵的時候可以給順便去旅遊的朋友充當真人版的大眾點評,告訴他們館子哪兒家好吃,夜店哪兒家好玩..長期以往,獵奇與厭倦並生、陌生與熟悉共存。這就是我們,一個居無定所、到處胡竄,“漂”在中國的一群人。

基於此,故事也就發生在漂的路上,各種酸甜苦辣、嬉笑怒罵的事兒且聽我慢慢道來。

【北漂生活】

話說偶也是當過北漂的人,而且時間不算短,算上大學四年、上班三年一共得有七年。

在這七年裏遇到的事情和大多數親一樣,各種苦逼與糟心。諸如:租房子被中介騙、房東趕;擠公交、地鐵擠到沒底限;每天上班至少倆小時在路上,回家累到沒力氣吃飯,更別提什麼夜生活;在帝都,人牛B,事兒也牛叉。麵試時遭HR白眼,工作後還得防著小人擠兌;工作上人人都是餘則成,因為辦公室政治氛圍濃厚,混不好隻能低頭潛伏著;除了苦逼之外,還得學會裝逼,尤其在外企,不起個洋名都不好意思跟家人打招呼。白天大家雖然各自光鮮,但是下了班之後,CoCo、Samantha、Peter..們,就會灰頭土臉的蝸居在各個破敗的小區、出租房、甚至隔斷間裏,做著**絲的夢。平常也沒什麼太多休閑,碰到不是霧霾天去公園溜溜彎,拍幾張照片發到微博朋友圈刷一刷存在感,就已經不錯了;至於春節回家,相信大多數人當麵對帝都令人恐怖的春運形勢,都曾有過直接放棄的經曆..總之,帝都不好混呐。當然也有混的不錯的,例如在帝都買房,位高權重,抑或是突然發跡,一夜暴富之類,也算活的逍遙,但這畢竟是少數,如果對比之下,更會平添幾分蛋疼與憂桑。因此,為了不讓各位看官鬱悶,以致造成內傷,此處特別省去N萬字,關於北漂的各種經曆,我們就一筆帶過鳥。

在經曆了漫長的七年北漂生活,原本我以為這輩子,就要在帝都這樣苦逼鬱悶的將日子進行到底時,一份工作卻意外的將我的人生拽到了一個全新的軌道上。

既然談到工作,咱就不妨多嘮叨幾句,一並將之前的經曆大致說說吧。

大學我讀的是市場營銷,彼時恰逢2000年擴招,中國加入WTO前後。在市場經濟繁榮的推手與企業急需經管類人力缺口的背景下,我們這個掛著“營銷”二字的萬金油專業,在當時來講,找工作來還真不算難事。

第一份工作,是在畢業季稀裏糊塗的幹上的,當時是給一家企業做IT產品的推廣工作,說實話,04年前後,對於我們這幫經管院的土鱉們來說,什麼是IT,根本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而腦海中所謂幹IT的形象,就是一群工程師背個電腦,神神秘秘的在企業裏麵東搗鼓西搗鼓,然後就很高大上的樣子,用今天的話來說----不明覺厲。但是憑著幾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氣,幾分媒體上學來的半吊子新詞兒,再加上幾分貌似很懂的演技,愣是把麵試官唬住了。於是乎,就這麼亂七八糟的幹上這份工作了。

當然最後的情況也可想而知,沒幹幾個月,哥就撤了。一方麵,幹的實在吃力,另一方麵主要也是考慮那家公司錢給太少,在帝都混,沒錢怎麼能行?房租、水電、交通、應酬、購物、培訓..樣樣都得精打細算,生活無時無刻會逼著你得考慮銀子的問題。

因此,而後的幾份工作,哥幾乎都是先奔著錢去的,和高薪有關的都想試試,什麼IT啊、金融啊、互聯網啊.,反之呢,則統統靠邊!也正因為這樣“朝三暮四”,今天覺得這個好,明天覺得那個也不錯,沒有一份工作能真正持久下去..久而久之,哥迷亂了,感覺整個人像徹底墜落在一個巨大的漩渦當中,對於職業,沒有任何方向感可言。

除了工作給人帶來的迷亂感之外,最挑戰人的其實是生活。如果你沒有一個有趣兒的生活圈子或者談場戀愛的話,在帝都一個人過日子是很壓抑的,比如:

每天晚上百無聊賴的上網,或者在遊戲上消耗大把時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

想做一頓美食犒勞自己,往往會因為做了一天的車而累得毫無體力直接放棄.

想約朋友晚上小聚,也常常會因為你在東城,而我在昌平,相隔幾十公裏的距離而作罷.

偶爾下樓走走呢,發現能去的地兒也就那麼幾個,去稍微遠點的地兒來回都得一兩個小時.

灰霾的空氣.

坑爹的房價.

擁堵的交通.

龐大的人流.

空虛、寂寞、無聊、寡淡..

以上的每一樣,都會讓你覺得鬧心,到最後,與之相關的所有消極因素都會轉化成負能量,嚴重的影響你的心情。so,我敢很負責任的說,就生活質量而言,北京的生活遠不及二線城市的快意與悠哉。

沒過多久,哥發現哥開始憂鬱了,現實的生活如此虐心,讓我逐漸產生逃離此地的強烈欲望。但是離開北京,我又能去哪裏呢?尤其是工作機會方麵,該怎麼解決呢?

【劉健的電話】

正當糾結的時候,一個電話徹底改變了我今後的生活。

這個電話是上家公司的一個同事兼死黨打來的,說是他目前所在的公司正在招聘類似谘詢顧問的角色,薪水給的還不錯,但是經常需要外派出差,他可以向他的老板推薦一下我,問我有沒有興趣過來麵試一下。

谘詢?高薪?出差?

坦白的講,在當時我有點被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搞得有點犯暈。

第一、對於所謂的“谘詢”,我沒什麼太多概念,給我的直接印象就是,這個職業貌似還蠻斯文和高端的,從業者呢,往往都是一副專家形象,搞搞諸如法律、投資顧問之類;而客戶呢,則降心俯首的端坐在他們麵前,且聽他們在那兒一個勁兒的指點江山,那場景像極了學生和教書先生之間的關係;

第二、高薪和出差這兩個關鍵詞著實打中了我的命門。高薪自然不必說,出差呢,正好滿足我當時的需求,哥早就盼著逃離北京呢,如果能趁著出差四出走走,也不枉是一件美差。

當時我還正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幹著產品經理呢,想破腦袋也想不出我和那個所謂的谘詢有半毛錢關係。不過,在上麵第二個誘因的勾引下,還是欲說還休的多問了朋友幾句: